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南方瞭望
唱起母校的歌
―献给默默奉献的华校校友
这些年来,通过华文报章的真情报导,提起新山宽柔校友的爱校护校精神,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衷心称羡。从每年的五一八宽柔校庆,到古来分校启航万人宴的沸腾之夜,让我们看到了华校毕业生饮水思源,回馈母校的可贵精神。这 种感人肺腑,催人奋发的精神,实难在其他语文源流学校的毕业生中找到。
放眼了望,懂得饮水思源,回馈母校培育之恩的华校校友,何止一二。君不见,从南到北,由华小到独中,在每一年的校庆或学校筹款运动中,绝对少不了校友们健朗的身影和贡献。可以说,这是大马华文教育独具一格的人文思想传统,是远较其它语文源流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
就以全柔八间华文独中的校友而言,除了经常见报的宽柔人之外,我们还有成千上万同样令人尊敬的銮中人,华中人,中化人,培群人,培华人,永中人,以及龙中人,这些由独中摇篮教育出来的好儿女,都在各自不同的的岗位上,或选择默默奉献,或积极参与校董会,成为独中教育大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奉献精神,同样令人感动。
在这些活跃的校友队伍中,来自居銮中华中学的校友们,就是一支让华社感到安慰和激赏的生力军。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下叶,銮中校友会便曾首创主办了全国独中华国英三语演讲比赛,以及随后登场的全柔独中华语辩论比赛,开启了东西马独中在籍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观摩的先河,起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致使这两项赛会得以年复一年的延续至今,发扬光大。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这群永不安分的銮中校友继续秉承回馈母校的精神,由第四届毕业校友首开先例,接办母校两年一度的校庆运动会,非但负起全部运动会经费,更捐赠了一座宏伟的校门牌坊和啦啦队看台等,从而带动了往后的每一届毕业校友,轮值接办这项赛会。校友们南下北上,筹款联络,莫不为这项一生中仅此一次的回馈和接办任务而奔走相告,雀跃万分。于是乎,赛会一年比一年更为成功。为了不让后来的校友等得太久,这群充满干劲和理想主义的校友们,又在近年倡议把每两年轮值一次的回馈活动,改为每年一次,并以运动会和娱乐市筹款运动交替举行;这样一来,校友们便无需等到银发飘霜才有机会轮值接办,诚属用心良苦之极也。
这一桩由毕业校友轮值承担主办经费的回馈活动,不仅大大地减轻了母校当局的经济负担,更让毕业后各奔东西的昔日同窗得以再续前缘,互通讯息,真正体现了华校校友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一日同窗,一世同行的宝贵传统。
令人感动的好事接踵而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銮中校友们在这两项活动的基础上,发起了另一项温馨的谢师宴,乘着每年一度的校庆活动,诚邀当年的师长回校共聚,不论师长们散居何方,只要能联络上的就一概请到谢师宴现场,重续师生情缘。席间,师生把杯畅饮,怀想当年的风流倜傥和书生意气,校友们更不忘赠送纪念品,表演节目。古稀鹤发的师长纷纷上台分享和勉励,喜看当年的乳燕初羽,如今都已展翅高飞,怎不令这些两鬓霜花的师长们笑泪盈眶呢?有道是:春风化雨,师恩浩荡啊!
当我们为大马华社保存和发展了完整的华文教育而自豪时,更不应忘了这千万颗美丽的校友心灵,他们是我们华社培育出来的精品,是华教千秋大业的接班人和中流砥柱,是大马华社极其宝贵的资产,历史的画卷,将会留下他们健朗的英姿和令人怀念的事迹。
我们有幸在蕉风椰雨的国度里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也都有自己的母校,不论它是小学,中学或大学,我们都曾在它的怀抱里接受启蒙,渡过青涩躁动的成长岁月。每当我们唱起那一支支母校的歌,就会想起母校的一草一木,想起同学的低颦浅笑,想起师长的谆谆教诲,想起护我育我的华社,以及袅袅远去的人间烟火。
唱起母校的歌,让我们再一次回望自己的来时路,感觉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这首歌,应该让它常驻我心,来回地唱。
后记:完稿于2004年12月13日
刊于2004年12月20日星洲日报《大柔佛“南方瞭望》栏目。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