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南方瞭望
终身学习,人人有份!
--从博士开讲谈起


聆听一位学有专长的博士演讲,已是乐事一件,倘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聆听四位博士同时开讲,就是人生难得几回有的赏心乐事了.这样的好事,让久居山城的居銮市民给碰上了.

2005年1月22日,堪称大马华社人文四宝的郑良树,林水豪,何启良,何国忠四位博士相约齐集銮中,引爆了一场充满人文芬芳和思考情怀的讲座.如此严肃的人文专题,却也吸引了三百多名可尊敬的
听众,把銮中五楼多媒体讲堂都挤满了,难怪从首都前来主持开幕的马华总会长黄家定也要在其演
词中,列举了一大批毕业自銮中,而且扬名海内外的人文专才的名字,盛赞銮中是我国华社名副其实的人文重镇了.

郑良树博士谈的是汉字起源和甲骨文,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和引经据典的《说书》,不时引出爆笑.林水豪的《诗歌与政治》,何启良的《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反思》,都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关注;被称为居銮之子的何国忠则在较后的《文化历史社会纵横答问》的环节中,以穿针引线的方式,分享了他个人的研究心得.

这场博士开讲是马华总会自去年十月八日正式启动终身学习列车以来,在吉隆坡以外的首场人文讲座.综观黄总会长的演词,深知他对此运动极度真诚,并做足功课,频频呼吁党内同僚虚心学习,尊孔学儒,大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概,近日的「官品和人品」理论,更教许多人激赏不已.

作为主要的大马华基政党,马华在站稳岗位维护政经文教等重大课题之馀,于此时此刻推动这场知易行难的终身学习运动,是必要且切合时宜的,各界与其担心和怀疑它是否会雷声大雨点小或半途夭折,倒不如扪心自问,能否对这项立意深远的学习运动,给于最大热诚的支持和参与.

事实上,倡导终身学习的概念,早就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启动,包括美日欧在内的各先进国家,早已深具前瞻性地订立了各种终身学习振兴法,鼓励全民学习进修,迈向学习型社会,在新世纪的全球竞赛中再领风骚.

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在其著作《下一个社会》中曾预言说:「新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知识将成为主要的资源,知识工作者将会成为主要的劳动力.现在的知识很快就落伍了,知识工作者必须订期回到学校和课堂,并在整个工作生涯中持续进修,与时并进.

说实在的,我们都知道口袋里的货币和有形财产会贬值,却很少人知道我们十年寒窗苦学回来的知识甚至是谋生技能,竟会在某一天清晨醒来全部折旧和过时,我们曾经引以为荣和赖以生存的优势早已不再;与此同时,我们却猛然发觉,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社群和国家,早已越过我们踟蹰颟顸的身影,傲立在我们的前头了!有什麽法子呢?人家早已踏上终身学习的列车,呼啸而去,而我们仍在相信:昨天的太阳能够晒乾今天的衣服.

诚然,这场由马华总会大力推动,媒体落力配合造势的终身学习运动,绝不是邀请几位博士到处奔走,办多几场讲座就能立刻见效,改善族群素质,大功告成的.黄总会长说得好,终身学习的目标,在于唤起全民的醒觉,通过具体计划,使其成为全民的终身承诺及生活习惯.

自强不息的华社,来自自强不息的个人,来自终身学习的你我.
久经考验的我国华社,能否再次漂亮出击,此其时也!
放眼世界,犹太民族在两千多年的痛苦流徙中坚韧不拔,在希魔的法西斯种族灭绝大屠杀中没有消失,不但重建了自己的家园,而且诞生了诸如马克思,爱因斯坦,索罗斯,格林斯潘这样的思想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靠得不就是一种忠于民族的感情和终身学习的优良传统吗?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比别人更好,因为我们是一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民族.

问题是:当终身学习列车开到你的面前时,你愿意买票上车吗?

后记:本文曾刊于2005年2月星洲日报《大柔佛:南方瞭望》栏目。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