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成功的激励营=掌声+歌声+笑声

从事多年的生活营和激励培训营,我们非常坚持和重视培训效果,一定要把快乐和活力带给出席者。

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滑入非正常的“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的趋势。我们的学府难道真的要变成考试工厂?学生变成考试机器?老师变成考试辅导员吗?我们在教育理论中提及的“全人教育,成人成才”,莫非只能是一个口号、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为此,有识之士和具有教育理想的教育工作者,都企图力挽狂澜,希望教育走回正道,人格为主,学术为辅,符合“师道”中的“传道、授业、解惑”三大理想,培养具有人文修养、社会责任和掌握学术科技的新一代。

举世的教育学家都公认:学校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学习磁场,学生应该在快乐中学习,也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快乐就是要尊重人性,快乐就不能一味高压,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宇宙的精品,用心栽培、提供机会、耐心等待。

我们在激励营中推广了具有创意和广受欢迎的各种“掌声”,掌声是为了肯定和鼓励他人,也同时激励了自己,正如洒出香水的人,也会闻到香水的香味一样。掌声响起,士气倍增,快乐从内心深处荡漾开来,你快乐,我也快乐,你的笑脸影响了我,我的笑声令你开怀,多好的磁场,多难得的循环。

繁重的功课和补习,致使我们的孩子似乎没有了音乐课,校园生活怎么能缺少歌声,怎么能少了音乐?我们因此坚持在培训流程中加插“手语歌曲”和“律动团康”,悠扬的音乐、动感的节奏、响亮的歌声,不时在会场四周回荡,百人大合唱的场面,师生同台歌舞的欢乐,让大家其乐融融。

“爱的鼓励哇哈哈”,掌声过后,全体营员双手叉腰,双肩前后摇动,齐声喊出哇哈哈,气氛立刻就沸腾起来,笑声中,同学们都找回了童年、找回了信心、找回了士气。

下一回,让我们用更饱满的爱心,让更多的掌声、歌声和笑声,留在每一位参与激励生活营的学生和老师心坎里。

培训营预告:5月29日(星期五),我们的激励营将在居銮佳雅学校进行。





家长到校打气,学生士气倍增!

博爱学校今年的小六生激励营流程中,特别安排了一个“家长到校为学生打气”的环节,出席活动的六年级学生家长,包括父母、祖父母、兄姐和董事会成员、家协主席理事等,济济一堂,比预期人数更为理想,说明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认同和共鸣,给校方莫大的鼓励。

尤为难得的是,今天的激励营是在工作日,家长们放下忙录的工作到校观礼,足见彼等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有家长在现场的学生,也显得特别激动,纷纷站到父母家长面前,举起右手,郑重的宣读誓词,决心在九月份的评估考试中: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信任、互动和亲情,表露无遗,让人感动。

值得反思的是:当天出席打气的家长,以绩优班的家长居多,这种现象我在其他各校的类似场合也一样见到,不禁使我想起“赏识教育”和“爱心循环”的理论。绩优班的学生之所以有较好的学习成绩,是与彼等父母平时的督促和关心息息相关,子女体会到父母家长的关心和期望,家长不时给予的鼓励,正是学生建立自爱自信、自动自发求学的关键,“爱心和关心”,一定会引发“爱的循环”,这个循环,就是子女们用优异的学业成绩,成熟和懂事的心智成长来报答父母师长。

我非常认同激励营里应该安排这个流程和环节,借以达到董、家、教、学四方的交流和互动,把我们的华小教育事业办好,把我们的“希望工程”推向一个更有人文理想的境界。



一阵子与一辈子

--博爱学校余德才校长的经典名言

与居銮博爱学校余德才校长认识多年,深知他是一位办学认真、力求突破的好校长。从他掌校中英华小开始,我便多次受邀前往中英学校为该校小六生主持激励营。中英学校位于居銮闹市,学生人数一千余名,校园范围局促,课室建筑只能往上增建,缺少一个供全校学生聚会的礼堂。

余校长为了让同学们体会激励营别开生面的培训活动,每年都向居銮市议会商借邻近的苏丹钻禧纪念堂,举行上述激励营培训活动。

这一回,余校长已调升居銮最大型的博爱学校,学生人数接近二千名;近年来,该校多项建校计划逐个完成,巍峨宏伟的大礼堂也落成启用,今年的小六生激励营就在这里举行,宽敞的空间,为各项团康培训活动提供足够的场地,培训效果大大加强。

和余校长交往多年,知道他有一句经常挂在口头的名言,就是:“辛苦一阵子,快乐一辈子。”换言之,你要辛苦一阵子,还是辛苦一辈子?他在很多场合都一再与大家分享这句话。原来,在他追求学术理想的年轻岁月中,他曾有放弃的念头,当时一位同学就以上述话语鼓励他,使他顺利完成更上一层楼的理想。自那以后,这句话就成了余校长自我砥砺、与人共勉的座右铭。

我对这句话也深有同感:人生苦短,要做、想做和能做的事都极为有限,如果认定了自己心中的理想,那就勇敢的投入、认真的去实现吧!如此,才能让我们仅有的一生,活出色彩,活出价值,才不会在将来追悔一生。

今年的激励营结业礼上,余校长再次把这句话送给在场的三百名同学、老师和众多出席打气的学生家长,勉励与考生珍惜评估考试倒数一百天的时间,全力以赴,把学业搞上去,创造博爱学校在UPSR考试中历年来的最佳纪录,也让自己的小学生涯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

好一句“辛苦一阵子,快乐一辈子”,我以为这是一句足于让每一个人自我反思、自我砥砺的经典名言,应该成为我们人生价值观的一部分,身体力行,笃行一生。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晴

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







让端午节走进现代

--居銮中华校友会端午文化晚会讲座有感

图一:在校友会端午文化晚会主讲专题
图二:主办当局赠送粽子礼篮
图三:各组校友报效各种特色风味粽子
图四:与妇女组主席冯金菊学妹合影
图五:出席者都获赠一个端午香茶包
图六:出席者挤满会所大堂,专心聆听

端午节走过悠悠几千年岁月,你我的童年都有一个甜蜜的端午,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取代了朴素的神话,物质享受成为许多人唯一的追求,有一天,当粽子成为包装后的商品时,我们的端午节还剩下什么?再过两三代,我们的子孙是否还记得端午?还会纪念屈原?

全球化的时代,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会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此,我们必须关心,无需忧心。我们无需担忧年轻人喜欢过情人节和圣诞节,也不要埋怨肯德基和麦当劳改变新一代的味蕾;当我们张开双臂接受外来文化之时,尤应摆正我们对传统节庆和祖先文化的位置。中华文明从久经磨难中走来,我们是一个具有自信的民族,应该让自己的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大汇流中自我更新和丰富,让世界看到一个自信和自强的中华民族。

在讲座中,我和出席者分享了四个课题:
(一)端午节名称的命名和起源
(二)端午和屈原谁先谁后
(三)走进屈原的世界
(四)让端午节走进现代

根据史籍典藏和学者的考证,端午节又有重午、重五、端五、端节、蒲节、端阳、天中节、诗人节诸种称谓。其中端阳和九九重阳一样,源于中华祖先阴阳的学说,我们的祖先把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这六个单月份归为阳气上升的月份,因此五月初五和九月初九就称为端阳和重阳。

端午的起源历来引起诸多谬传,许多人都把端午起源和屈原的爱国事迹等同看待,认为裹粽和划龙舟就是起于人们打捞屈原的遗体,和为了喂饱水中鱼族,这实在是一个好心的谬误。

根据近代学者闻一多教授的考证:端午节的起源是源自古代先人祭祀龙图腾的节日,古称龙子节。时值夏季,江河郊野瘴气弥漫,先人于是进行采集蒲艾、佩戴香囊、泡浴兰汤等卫生保健活动,后人加上屈原的爱国事迹,方使端午节庆增添新的意义。端午节的起源还包括了南方濮族和越族等少数民族龙舟送魂的习俗。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端午节和每一个传统节庆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中流传下来的,端午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经过千年的淘洗和更新,益增其生命力,累积成了今天这个色彩丰富、意蕴深长的节庆。

因此,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认知,那就是端午节是先屈原而存在的,龙舟竞渡活动也并非源于打捞屈原遗体,当然,今天的龙舟竞渡已经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体育活动,为端午节增加了现代和世界性色彩。

为了让端午节走进现代,我在讲座上提出几项建议:

(一)让端午节的节庆活动发展成一个端午文化节。
(二)内容可包括文化讲座、龙舟赛、水上体育嘉年华等系列活动。
(三)主办诗人节,举行年度祭屈大典,朗诵古今经典名诗,表扬本地诗人。
(四)中小学校园应举办童诗创作和朗诵、端午常识问答等各种多姿多彩的活动。
(五) 民间团体应继续主办各种特色风味的裹粽和饮食文化活动。

此外,校友会有了读书会这个了不起的组织,我建议接下来应该开门办活动,把读书会的活动带进校园,带进其他社团,鼓励华社在物质生活之余,努力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把大马华社打造成全世界最具中华文化修养的社群,赢得举世和国内友族同胞的尊敬和认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隔二千多年,屈原的经典名句仍旧是我们过端午时应该铭记的教诲。

今天的天气:晨早:晴,午后:微雨,晚间:晴

下一场端午文化讲座:《五月初五,文化端午》于5月28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正日,假新山客家公会举行

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









人文校园,唯我华校!

华小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摇篮,也是延续独中教育的根,更应该是传播中华文化和传统的重镇。我感到很欣慰的是,不管我走进那一所华小,我都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中华人文气息:从城市中的特大型华小,到海边渔村的水上小学,从古色古香的校门牌楼,到校园内处处出现的礼仪标语,从校园每个角落透露出来的崇儒尊孔影像,到刚劲飘逸的毛笔书法,从红花绿树和小桥流水,到清新雅致的八角凉亭,在在告诉人们:这里是原汁原味的华校。

白沙浮新华学校大礼堂两旁,赫然矗立着八根醒目的圆柱,每根圆柱上分别用红色大字镌刻上《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及其含义。这是一项非常有智慧的设计和构想,让每一个走进大礼堂的人,不经意的就被浓浓的文化笼罩其中。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接近这些经典文化,我们在今年的团康活动中,特地设计了一个校园寻宝活动,其中一宝就是这八根圆柱以及她所代表的含义,看着同学们在圆柱前认真抄录字句的身影,我们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下一回,我们也许还能来一个《八德释义和背诵》比赛,你说呢?




梦想树,勤浇灌!
有志者,事竟成!

图三:在我右边的同学是充满活力的灰翼蝶组员许汉晖以及他的伙伴们

今年的激励营,我们设计了一个专题:《神秘的种子》,意喻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神秘的种子,而每一颗种子都可能是一棵参天大树或美丽的花朵,大树可以遮荫蔽日,花朵可以美化人间,不管你是什么,实现心中的梦想,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儿。

我们的营会现场“长”出了一棵梦想树,同学们把各自梦想写在一张张小卡,挂到树上,霎时间,一棵七彩缤纷的梦想树出现在大家眼前,大伙儿都热烈地鼓掌,欢呼梦想树的诞生。别小看这一张张小卡,由于我们事前细致的宣导,小卡上出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心愿和盼望,还有不少同学站在大伙儿面前,大声宣读自己的梦想,接受同学和老师们的祝福。

和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或莎士比亚一样,每个孩子都蕴藏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潜能和能量,不懂得发掘和开发这个潜能,是人类和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失职,因为:下一个爱因斯坦,也许就在我们中间。

梦想树上是同学们的美梦和理想,是世界上最神秘的种子,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为我们的梦想树勤浇灌、勤施肥,开花结果之日,就是美梦成真之时。

亲爱的朋友,下一回,你要在梦想树上许下什么心愿呢?

今天的天气:早上,风和日丽。

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










美丽的蝴蝶,飞舞在新华校园!

今年,我们为新华学校设计的激励营主题是《舞出生命的色彩》,所有队名也以蝴蝶的名字命名,包括:金斑蝶、银粉蝶、蓝眼蝶、黄绢蝶、红蚬蝶、灰翼蝶、黑珍蝶、紫环蝶、白凤蝶、绿弄蝶、橙蛱蝶、褐喙蝶等。

也许是美丽的蝴蝶,引发了师生们的美丽联想,新华的师生进行了一个“队名桌卡”设计比赛,结果,桌卡设计缤纷多姿、创意连连,不但可作为各队茶点用餐时的识别分配用途,也进行比赛评分。

评分结果,获得最高分的是橙蛱蝶。你们看,橙蛱蝶的同学们是不是创意和审美眼光一流呢?






老师也需要激励和快乐

我总觉得:这几年来各校所举办的激励营和生活营,并不仅仅是为了参加营会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领队老师和筹委会的师长们,也是激励营和培训营服务的对象。

正当许多人通过谈论和文字申诉如今老师工作繁重、内外压力不减反增之际,我们看到许多老师都在我们的激励营里找到了快乐、恢复了青春,甚至重新建立了对教育工作的热忱。

我们经常鼓励在营会值班和维持纪律的老师们,参与各项轻松活泼的团康,邀请老师门上台表演手语和团康,老师们的上台和表演,往往还能为营会带来特别的另类效果:师生融合一片,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崭新的师生关系,好得很哪!

你瞧,一首《外婆的澎湖湾》,究竟是老师们舞得好?还是同学们演得悄?






激发士气、培养自信

--激励培训营里的队名口号表演比赛

每一场小六生的激励营,我们都坚持进行队名口号的设计和表演项目,一来加强同学们的亲身参与,二来鼓励师生发挥集体创意,三来鼓励同学们勇于站到众人面前表演;事实上,我们鼓励各校老师和同学在营会前预先为队名设计口号和进行排练,让大家提早进入营会的欢乐气氛。

总结多年来的营会经验,这项活动非常受欢迎,而且屡有创新,许多学校的师生制作了动感的道具,例如会抖动的翅膀、各具创意的队名牌、桌卡、组员名牌、头饰等,不一而足,而且加入环保再循环的元素,表现可圈可点。

很多人都曾批评华人子弟过于含蓄被动,不善于也不敢站在众人面前表达意见和据理力争,究其根源,并不是我们的下一代缺乏冷静的思维和好的建议,而是缺少发表和自我推销的能力和经验;我以为:通过各种活动,创造机会让大家站到台前,展现华社子孙的风采,大方陈述,侃侃而谈,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信和滔滔陈词的演说家和未来领袖。








见证一所华小的蜕变

--我和峇株吧辖白沙浮新华学校的情缘

图片说明:
图一:花朵和蝴蝶纷飞的布景设计
图二:师生创意努力布置的激励营背景布条
图三:国语说得如同马来同胞的蔡求辉校长
图四:为学校尽心尽力年年出席培训营的家协主席黄国庆先生
图五:该校校友著名儒商拿督李金友捐建的三层行政楼
图六:绿草如茵的现代化校园
图七:1960年代建立的老校舍是艰辛创校的见证

大约从2001年开始,我和我的同事就开始受邀前往峇株吧辖白沙浮新华学校主持培训营活动,屈指算来,今年已进入第九个年头。该校的学生已经从当年的三百余名,激增至今天的一千余名。

回想第一次举办培训活动时,我们只能因陋就简的在拆开打通的三间课室里进行,除讲座外,要进行各项团康活动和歌曲教唱都极为不便。之后,该校杰出校友、我国著名儒商拿督李金友捐资建立了新食堂,我们就开始在食堂办活动,随着该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迫切需要,拿督李金友再度捐资一百余万令吉,建立一座包括行政楼在内的三层楼课室,解决了学生课室不敷应用的窘境。随后,在该校董家教多方努力下,又拥有了目前这座设备完善的宽敞大礼堂,从此,学生们的集会、体育和各项课外活动,有了一个理想的场所。

新华学校一路走来,稳步前进,融入了该校董家教和热心华教人士的心血。作为新华学校的老朋友,我为华文教育浓厚的人文教育传统、华社倾力办学的精神深深感动。我国华文教育能够保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态势,是几代华社同胞前赴后继传承薪火的结果。一叶知秋,从新华学校的故事,我们也可了解全国各地华小的存在与发展:那一所华小不都有一页可歌可泣的创校和建校史呢?

该校位于一个原来被称为“菜芭底”的地方,是一个落后的小村落,居民多务农为生,民风淳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四周屋业发展一个接着一个,人口大量增加,今天的“菜芭底”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人嘲笑的丑小鸭,她早已振翅高飞,成为峇株县和柔佛州内备受看好的华小。

多年的交往,我与该校蔡求辉校长、家协主席黄国庆先生,已经成为相知相惜的好朋友,蔡校长在今年的激励营开幕礼上,宣称我是该校的常驻讲师,为历届激励营设计出别有深意的年度主题。该校的老师和同学亲切地直呼我为“Uncle Soon”,这是我从事多年的华小培训工作以来,第一次有一所学校把我们之间的关系形容得如此亲近又温馨;听到这样的称呼,我也非常感动,一声 “UncleSoon”,说明我们已经成为一家人,而不是外来的讲师了。

祝福新华,祝福华文教育,我会永远成为新华的朋友、知音和支持者。

今天的天气:晴朗
培训行程预告:27/05(星期三)居銮博爱学校小六生激励营
29/05(星期五)居銮佳雅学校学生激励营
30/05(星期六)新邦令金端本学校领袖培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