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游山观水

土楼炊烟


九月,正是神州大地的丰收时节,金色的田野,孕育着多少希望和未来。我们一行海外客家游子,怀着一颗忐忑之心,飞越了当年祖先买楫横渡的南中国海,经过三个小时的翻山越岭,终于来到这个神话般的现实――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群落。

双脚一踏进土楼民俗村,我的心情就激荡不已:
这块土地,就是我们客家先民走过的地方。
这片土楼,就是我们客家先民绵延生息的守护神。

当热情憨厚的饭庄主人林先生向我伸出一双大手相握时,我的两眼早已噙满泪水,思潮起伏,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这一握,已经晚了整整半个世纪。
这一握,结束了我牵挂半生的苦恋。

在农家饭庄用了一餐道地的客家厨艺,计有梅菜扣肉,红烧猪蹄,客家豆腐,清甜莴笋和淮山清汤等,还有一盘鲜甜溢汁的红柿,让我们的肠胃,从此补上了浓浓的客家风味。

饭后,在热情的土楼导游小董邀请下,我和她合唱了一首《谁不说俺家乡好》,令到这位小姑娘好不诧异:原来,海外华人还能唱出这么动听的中国歌曲。我笑着说: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并不逊于中国大陆的人民。小董似有所感动地说:看来,我要从新认识你们这些新世纪的海外客家人了。

余秋雨先生曾感到庆幸,当世界其他古代文明都面临了各种不同程度的衰败,消亡和无力感时,唯独中华文明仍然在新世纪保有其强劲的生命力。我想,那是因为普天之下的炎黄子孙,不管走得多远,都会回望那片用青铜和瓷器写下历史的精神家园,不论离家多久,都会拥抱那些用方块字和书法保留下来的祖先文化。
这是一种跨世纪的可贵性格,是我们赖以维持尊严的来源。

匆匆几个小时的逗留,远不能让我们全窥土楼的全貌,尤其是那些充满血泪交织的生命痕迹和人文情怀。悠悠的离别,匆匆的脚步,
眼前的山和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股永难排遣的悲凉!

望着那些散布远近,色彩斑斓的土楼,四周仍然青绿的田野,我用双眼执意地寻找一种记忆,对了,就是那些在傍晚时分袅袅升起的炊烟,一种能够呼唤记忆的甜蜜图象――

土楼群落,这些曾经成为我们客家先民修养生息的伟大创造,如今却已少有人烟了,在新时代和生活的召唤之下,年轻人多在土楼旁盖起了新房,或者干脆到城里寻找新希望去了。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到访时,它是否还会升起甜蜜的炊烟呢?

无论如何,在我心中,土楼早已幻化成一座永恒的守护神,传承着我们客家人的文化和精神,庇佑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那么,未来呢?
历史的土楼不能走进历史。人们应当让土楼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土楼,进而丰富它的今天和明天。因为,土楼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土楼也是属于世界的。
总有一天,我会牵引我的孩子和孙子们,站在斑驳的土楼前,用新世纪的乡音,慎重地告诉他们:

当年,我们伟大的祖先,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刊于2005年10月5日
星洲日报《星云》版
(字数:1093)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