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寻找52年前的温柔记忆
--第52个国庆日有感

今天是我国第52个国庆独立纪念日,对大部分国人而言,国庆日只不过是一个不用上班上课的节假日。52年前那种从英国人统治下独立的激情、第一次成为国家主人的自豪感、努力建设新国家的热情,已经越来越遥远了。究其原因,我认为第一是因为人是一种容易忘记历史追求新鲜的个体,第二是这个国家带给人们的自豪感、新鲜感和满足感,已经越来越淡薄、甚至变味和消失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国家的危机,也是身为国民的悲哀。

52年前的1957,那是二战后世界各国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我们的国家那时称作马来亚,也赶上了这趟世界潮流的列车,在国父东姑阿都拉曼为首的各民族领袖,包括敦陈祯禄和敦三班丹所分别带领的巫华印各民族一致对外团结抗争的情势下,英国人终于让这个远东的“金鹅”--一支会生金蛋的金鹅,独立建国。

国家独立,百废待兴!我记得首相东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需要的是房屋,不是牢房;是粮食,不是枪弹;是自由,不是恐惧。52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句话,我依然动容落泪:这是一个新兴国家领袖和人民的内心呼唤,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我们仍旧抱着同样的渴求,不为什么,我们离开东姑和当年先辈构建的理想国度依然遥远;最令人难过的是:我们虽然挣脱了殖民者的统治,却又陷入了日益严重的种族政治魔咒,各民族间的平等互信越来越不可期待,独立后出世的国民已经成了这个国家的祖父辈,但他们的儿孙却等不到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平等友好的社会。这究竟是为什么?

回望我懂事以来的全部生活记忆,尤其是独立后成为第一批上小学的儿童,我至今仍旧深深怀念那个时候的学校课本。那时的华文和公民课本,毫无例外的都在歌颂我们的美丽河山、丰富的橡山和矿场、各民族和睦共处守望相助的故事,课本里那些穿着三大民族服装的真诚笑脸,是那么牵动我儿时的心,我和我的同辈伙伴,是读着这些深情的课本,唱着全民共建家园的歌曲,走向骊歌响起的毕业礼的。

当年我们最喜欢唱的一首儿歌是《椰树荫下是我的家》,这是在我的第一所母校吧罗新村华小学唱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易学易唱,歌词内容洋溢爱国情操。我不知道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但至今仍然深深感动于创作者所营造的爱国热情和愿景,他们肯定是这个国家第一批爱国歌曲的创作者,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跳动着他们炽热的爱国心。

重温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我愿意录下那些令我动容的歌词:

青年朋友跟我来到树荫下,椰树荫下就是我的家,
椰荫过去胶园锡矿满山岭,迎面海波微风起。
这是祖国秀丽画图,要靠我们努力耕耘,
这是祖国秀丽画图,要靠我们努力耕耘。

歌词没有做作的口号,平实贴切地描绘了锦绣河山,朴实而有动员力地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从那时起,校庆的表演舞台和歌唱比赛,这首歌都是保留曲目和首选歌曲。

在欢度我们国家第52个国庆独立纪念日的时刻,这些优美的音符和朴实歌词,又一次勾起了我温馨的记忆,它再次提醒我:不管这片土地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什么变化,马来西亚仍然是我生于斯、长于斯、有一天也将长眠于斯的土地。

因此,再一次,我要深深地祝愿我们的国家:生日快乐!继续温柔我心!

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

人才无祖国?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三年前与一位学妹聊天的时候,当时她正安排与丈夫一起移民澳洲,我们的话题谈到全球化时代和人才的国际化,她很自然地冒出这句话。

乍听之下,觉得这种思维有些唐突和过于自我,今天的年轻专才怎么可以如此忘本?背弃生养和教育他们的国家?冷静思考、再三推敲之后,却又为这句话牵引出的“国家意识”、“爱国情怀”和“全球化视野”诸课题陷入深层的反思。

按照这位学妹和她那一代年轻才俊的看法,这个国家和社会固然生养和最先教育了她们,当她们在国外深造钻研的时候,同样承受了外部世界对她们的培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们不仅是属于自己的国家,也是属于这个地球村的,她们不仅感谢原先祖国对她们的栽培,也同时感激国外各个研究机构提供给她们的机会和便利,因此,她们也应该回馈给这个世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如果再联系到许多原来抱着回报祖国而回国服务的专才,往往因为各种令人遗憾的政策、学术歧视和人为的“人才浪费”,使得这些具有赤子情怀的专才,最后却抱着“我爱祖国,但是祖国却不爱我”的怨怼情绪,背井离乡、常年在外甚至移民和别抱去了。这种例子绝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轻易地从媒体报导和现实环境中听闻,令人深深叹息。

从二十一世纪地球村的视角看去,“人才无祖国”并没有什么不妥,历史上许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如果还是“坚守”在原来的“祖国”,他们的科研成就和贡献,也许就从此埋没荒野、饮恨沙场,与诺贝尔奖无缘了。

从学成归来报效国家的视角看去,我们的国家好不容易才培养了一批极其难得的专才,却又不能让他们安心留下、全心奉献、利惠祖国,试问:这个国家什么时候才能与全球接轨、挤身先进国的行列呢?

这真是一个两难和复杂的“国家课题”,那一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也无可辩驳;回过头来想想:一个专才之是否决定留下或自我流放,除了国家和服务条件的考量之外,还应该牵涉个人志向、家庭亲情和价值取向,恐怕没有一定非如此不可的“法则”吧!

如果是这样,“人才无祖国”,就不应该成为一个课题,而是一个自我选择的人生课题了。
复杂的课题简单化,大我的课题小我化,人活着,除了宏观的利他,更有微观的利己。
至少,我目前是这样理解的。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老师,你真的如此不堪?

用完午餐回来,脑际里还留着餐席上几位朋友的谈话,现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真是到了一个令人遗憾叹息的地步。

朋友说:在他所接触的教育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则令他十分伤感的话:一位学生家长拿着孩子的考卷成绩,大声斥责道,“叫你多努力一点,你就是不听,你看,这次考试只得到八十分,这样的成绩,甭想当医生了,你只好去当老师了!”

天啊!当老师怎么啦?为什么考到八十分就要去当老师?这是在威胁孩子还是恐嚇孩子?老师的社会地位真的如此不堪吗?真的是当不了医生律师工程师,才要委屈自己无可奈何的当老师吗?按照这些家长的逻辑,一流的人才都去当医生律师和工程师,二流的人才也可以去从商赚大钱,来当老师的顶多只是三流或更差的人了!如果是这样,这位家长又有什么权力要求孩子的老师必须把他的孩子教育成一等一的专才呢?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变成了如此“势利”,老师的崇高地位哪里去了?

更为可怕的是,这还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个案,我在过去多年和校长老师的接触交谈中,也听闻了类似的慨叹,致使今天的教师信心渐失,不复往日的热诚和使命感。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将往何处去?我们的下一代统统都去当医生律师和工程师吗?有可能吗?实际吗?我们的父母中又有多少人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意呢?

连带想起的是我们当今社会功利至上、赚钱至上、享乐至上、个人至上的“主流思维”,它的最后出路和结局是什么呢?一个极端自私自利、不择手段追求荣华富贵、得逞以后甚至连父母家人都可以不要的“第二代”吗?我们的父母真的意识到和希望这样的结局吗?

孔子所说的“人心不古”,是慨叹人间正义和道德伦理的沦丧,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清醒的人们和父母,是否能站在时代的高处,看清自己和下一代的前路呢?

追随内心的呼唤
--读书心得

2004年开始,我正式决定从服务了二十余年的保险“事业”前线退下,一头走进了我现在从事的人文教育培训“志业”,其间的内心挣扎和煎熬,家人同事朋友的不解,曾在我的心里掀起阵阵波涛,所幸最终我没有动摇,坚持走下来之后,已经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与谅解。
感谢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我知道你们都是爱我的人。

这两天在细读台湾创意媒体人、城邦出版集团的总裁、《自慢三部曲》的作者何飞鹏先生的著作:《自慢-社长的成长学习笔记》,再次找到了多年前那个决定和转换跑道的“心理基础”,心情豁然开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人啊!好不容易活这一辈子,能够尽早找到自己内心的呼唤,并勇敢地甩开一切羁绊,忠于自己,走自己的路,实现这一生的价值,该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被当年的老校长许辅仁当作学生尖子着力培养,老校长让我在每个周一的全校周会上担任大会司仪,练就了我站在台上心不跳来脚不发抖的能耐:上台演讲的感觉真好。

升上中学,我很快就卷入当年风起云涌的学运,成了领袖人物,常常在各种集会里发言打头阵;与此同时,学校举办的各种演讲赛、辩论赛和团体活动,都有我的身影。作文老师林廷泽班主任更对我的写作能力下了很多心血,造就了我终身喜欢动笔写作的好习惯。

离开学校进入社会,除了一段身陷囹圄的日子之外,我很快又投入了经营书店和写作的生活,更在老朋友的牵引下走进了保险行业,一做就是二十余年,占了我将近一半的人生旅程。

回想这一路走来,我从一个喜欢读书写作的年轻人,成长为保险公司的高阶经理、培训讲师和集团顾问,在繁忙的行销业务空隙,考取了美国特许保险经理的资格,体验了从基层业务员到经理和讲师的各种职场生涯,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家人同事和朋友们眼中,俨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成功人士”了!

然而就在这样的事业高峰期,我却陷入了一种与日俱增的“内心浮躁”和“不安”之中,开始有了一段自我心灵对话的反省:
你对于今天所得到和拥有的一切,真的是那么的满意和无悔吗?
现在的你是否真的很快乐?是否还有什么心愿没实现的吗?
而这个心愿如果终于得不到实现,你会很遗憾吗?

一连串的思考和议题进入了我的思维,我已经不能忽视它,也不能不寻找最后的答案了。

就这样,我选择了从保险业前线逐步引退,开始我内心呼唤多年、而终于破土萌芽的“志业”,投入我自己选择的人文教育培训,至今已经五年有余。我终于实现了五十岁以后找回自己,开启了另一段人生价值的创造之旅。

何飞鹏社长说得好:真正的内心呼唤,是指充满热诚、怀抱理想、有一个愿望要完成,而不只是表象的享乐。他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找出什么是真实的内心呼唤呢?你必须问自己以下的问题:

什么是你的兴趣?
什么是你内心最深的想望?
什么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事?
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不要在乎钱和环境,也不要在乎外在的牵绊。
经过这些拷问,找到了你“内心的呼唤”后,就算再辛苦也要乐在其中。

说得极是。为此,我乐在目前的培训工作和生活,我有了更多读书和写作的时间,有了更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有了更多到处游走看世界的心情。日子如此,人生如此,我觉得自在舒坦。

另一方面,何飞鹏也写道:内心的呼唤很重要,每个人都要倾听,但请注意,也有很多虚假的内心呼唤,千万别被骗了。当我们工作不顺利时,当我们处于心情的低潮期,我们很可能对现实不满、对现实厌倦。这时候虚伪的内心呼唤就会油然升起。不过,虚伪的呼唤是很容易辨认的,因为它没有真正的想望和兴趣,只想快快丢掉现况,千万别因虚假的呼唤而掉入另一个“陷阱”!

真是一言九鼎的诤言啊!
倾听内心的呼唤,寻找内心的呼唤,实现内心的呼唤,今生无悔啊!

2009年8月26日星期三

让中华乐韵继续飘飞

--与沙巴华乐之父张诚忠学弟一席谈


日期:2009年8月25日中午十一时三十分
地点:居銮甘榜巴野新村张诚忠姐姐的家


学弟张诚忠从南中国海的彼岸沙巴回乡小住数日,约好一段时间,我们有了一段非常愉快和难忘的交谈。

1986年,在各方机缘启动下,我的这位学弟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信念,抱着对华乐深厚无比的感情,抱着在彼岸传播华乐种子的梦想,开始了他在风下之乡的华乐拓荒之旅。

诚忠学弟回忆说:“由于长久以来的地理和历史因素,加上地处远离大马华社文化中心的边陲地域,沙巴华社的各种人文建设和活动都非常安静,虽然不至于缺席,却总是令有心人摇头叹息。要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推广华乐,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言下不胜唏嘘。

吊诡的是,当年一位州部长对华裔部长抛出的一席话,却促成了成立华乐团的契机:
“你们华人号称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怎么却不能在我们一年一度的各民族文化大汇演中,派出一支具有代表性的华人乐队现场伴奏呢?”诚忠学弟追忆道:当年参加大汇演的每一个民族,都派出了各自的乐团为舞蹈员现场伴奏,只有华人的舞蹈是采用卡带播放的。

也许意识到这是对当地华社一种“善意的羞辱”吧!在这种心理因素的驱使之下,诚忠学弟正式受聘东渡,在亚庇最负盛名的崇正中学,办起了第一支华乐团。从此以后,中华器乐悠扬的乐声,开始在神山脚下的土地上空飘飞。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整个沙巴州已经有了十三支华乐团,包括七所华文独中、两所国中、三所华小,以及一支来自斗湖德教会的华乐团,诚忠学弟都担任了这十三支乐团的教练。

二十多年将近一万多个日子里,他常年奔波在全州的东南西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终于让沙巴华社和当地其他民族同胞,认同和肯定了中华器乐和声韵之美,他们在全州各地各种场合的演出,也深获好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乐手,他的夫人和孩子也都是独当一面的华乐演奏能手,堪称沙巴华乐第一家庭。

就这样,诚忠学弟的梦想,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赢得了沙巴华乐之父的美誉。不仅如此,他还为董总课本局编写了《初中音乐教程》等教材,集编、演和指挥于一身,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本土化演奏曲谱,在马来西亚华乐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篇章。

2008年7月6日,我们的母校銮中在庆祝创校九十周年万人宴上,成功演出了由我和叶达雄学长联合编写的大型史诗歌舞剧《銮中之路》,里头的主题曲《护根》,就是由诚忠学弟谱曲公演的。可以说,当晚的演出能够获得海内外老中青各届校友和华教人士的一致好评,诚忠学弟的谱曲应记上一功。

二十多年的华乐拓荒和扎根之旅,今天已经迎来繁花似锦的收获,未来的日子将有更多的挑战和使命;望着眼前这位人生道路上硕果累累的学弟,除了在心中献上深深的祝福之外,脑海里兴起一个念头:是否应该有人把这个梦想飘飞神山脚下的故事,用经典的文字流传下来,作为马来西亚华社文化建设的记录呢?

诚忠学弟笑着说:那就开始我们的计划吧!我以为,我们应该站在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建设的高度,来记录这段实践和旅程,那会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程。

我深有同感。

七里香,
芬芳在爱花人的梦里

七里香是居銮的市花,我不知道她被选的原由。

继我们家院子的万寿菊灿烂开放后,这两天,那几株七里香也在枝头绽放满树的小白花,清早起来,在院子里信步伸腰展胸,阵阵清香拂面,神情顿时清爽起来。

晨光下的万寿菊满树金黄,深绿色的七里香却缀满素白,和院墙外那一丛红艳艳的大红花相比,七里香显得安静朴实,却一点也没有减少她在我心中的地位:天地间除了应该有大红大紫的花色之外,还应该配上七里香这样朴素淡雅的小花,才能显出芬芳花国的和谐之美。

院子里的这几株七里香落户我们家已经有好一些日子了,母亲和我都对把她们视为一家人。

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七里香也情深意长,不久就开花了,花季里清香满院,芬芳扑鼻。我偏爱她朴素挺立的风姿,和那淡淡的幽香,像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态度,不与群芳争宠斗艳,既不耀眼,也不自惭,总在阳光下静静开放,笑脸迎人,成为花国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七里香,何止香七里。
花开花谢,迎风沐雨,她教会我如何做人和生活。
七里香,香在我的心里,芬芳在爱花人的梦里。

2009年8月25日星期二

一颗美丽的心
--我一生的朋友,小亮

这几年来,我的一位前同事,也是我的一位旧部下,就称他小亮吧,三不五时的都会拨个电话和传送简讯,问候我这位前上司,语气恳切,关怀备至,而且还经常送来一些有关佛学的书籍和影像光碟,主要是净空法师的电视访谈节目,领受他的真心关怀之余,更感激他送来的阵阵天籁佛音,让我不时沉浸在佛学世界宁静自在的心境之中。深深感恩。

在保险业奋斗二十多年,度过四分之一世纪,在我身边出现的同事部下和伙伴累百成千,有人说商场中碍难找见真挚诚心的朋友,多的是互相利用、过桥抽板的俗人。这样的体验未必不真实,却略嫌悲观;真相却是:任何场合,任何职场,都是人际关系的磁场,当我们在慨叹他人对我冷漠无情之余,是否也反省过一己的待人处事呢?真诚和关怀他人,是真诚友谊的关键,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也。

小亮的出身和家庭背景十分坎坷,在他幼小的时候,母亲就离他而去,他是一位独生子,只能跟着父亲过日子;父亲是一个只靠出卖劳力讨生活的建筑工人,小亮从小就在旁人和同学的嘲讽鄙视环境中长大,受了委屈无人可依靠,有心事无人可倾诉,养成了他自卑且自尊的双重性格。

在各种机缘和朋友的引荐之下,小亮来到了我的行销组织单位,开始了我们这一生的交往。平心而论,他的市场行销业绩并不标青,时好时坏,好不容易晋升为营业主任,也没办法打开更好的业务前景,经济和财务还不时出现危机。所幸小亮的工作态度和上进心特好,单位主办的各种学习和活动他都全情参与,颇得同事们的好感。

大约五六年前的一天,小亮特别约访了我,师徒俩做了一次交心的长谈,主要是谈及他未来的人生规划和展望,最后决定暂时放下保险行销的工作,前往新加坡当一名巴士司机,开始他另一段人生的旅程。

也正是在他担任巴士司机的这几年来,我看到他一步步成长,在讲求高度商业竞争和利益挂帅的异地生活,他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寄托,利用工余和闲暇自我进修,特别是阅读了许多佛学书刊,我觉得他已日趋成熟,更有自信。不是吗?今天的他,不但自己生活得很有尊严,而且还能回过头来,关心和感动了我这位前上司。回想这三十年来的职场生涯,能够在多年后的今天,和我保持如此真心相待的同事,又有几人?为此,我非常珍惜这一段难得的“善缘”,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有了更新的感悟。

谢谢你,小亮,你用自己年轻的生命,照亮了我的心,让我领悟了更多,我们是一生的朋友,永远的知己。祝福你,深深的祝福你!

最近,我们师徒俩还计划找个好地方,偷得浮生几日闲,好好总结人生,展望新的日子呢!
期待着这一天,期待着两个生命的再一次升华。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

思念飞越时空
友情历久弥新


阔别十余年的一位好朋友日前突然到访,带来了一瓶黑带尊尼沃克,惊喜于老友间的重逢,也为朋友的别来无恙感到庆幸。

十余年前,朋友因为财务困境和婚姻失败的双重打击,离开了原来的工作,易地疗伤;三千多个日子飞逝而过,我们几乎断了音讯,朋友孤单一人,千山我独行,辗转彳亍在生活疆场,历经嘲讽、寂寞、思念和回忆的考验,终于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以一个真汉子的姿态,出现在老朋友面前,个中滋味,甜酸苦辣,只有相知相惜的朋友,才能真正领会在心底,我们相拥之际,感受到彼此的体温和心跳。

尽管人人都知道生活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却又常在心里期盼一切顺心顺意,无灾无难,而现实的生活却总是悲欢离合轮番上演,起落浮沉未曾停止;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居八九,要求我们必须持有放下执着、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之故吧!唯其如此,当我们走过千山万水,经历几度浮沉之后,才能顿悟人生真谛,用全新的体验,重新安排未来的日子 。

看到朋友重新找回往日的理想和斗志,笑迎未来的岁月,我真为他感到高兴,也在心里默默地自我激励:好好向这些生活的真勇士看齐吧!从此以后,我们又可以在惊涛骇浪的人生航程中,多一位知心的伙伴,肝胆相照的兄弟,互相扶持,齐肩并进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感恩上苍,如此眷顾和护佑我的朋友,我等当更加谦卑和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体现人之所以为人,是其所是,为其所应为的真谛。

2009年8月23日星期日

他在儿童文学的路上,继续跋涉
--出席马汉《儿童文学50年未了情》新书推介礼

日期:2009年8月21日上午十时
地点:新山南方学院125室


今时今日,一个人能够在同一个岗位,同一种领域,努力不懈,十年不辍,已经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坚持。那么,如果能够在同一个岗位,同一种领域,努力不懈,五十年不辍,又是一种甚么样的生命状态呢?
我是说马汉,一位令我衷心敬佩的马华儿童文学家。

马汉在致辞中吁请教育部把马华儿童文学作品列为中小学生必读的文学教育计划内,赢得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回应。

马汉,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我期许是一个真正的马来西亚汉子;这个身材矮胖的汉子,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独沽一味的握紧手中的笔,为我国数代的儿童读者,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填补了儿童幼嫩的心灵,丰富了他们的童年记忆,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让他们从读者成为作者,从阅读走向写作;环视当今许多活跃于马华文坛的知名作家和写作者当中,不少人都是读着马汉的儿童文学作品一路走上写作道路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汉不愧是马华文学的教父和保姆。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认识马汉,虽然交往不深,但也可说是他的忠实读者,不仅如此,我的两个女儿,也是他的读者。五十年来,我相信一定有不少祖孙三代都是读着马汉的书走过来的家庭。
试问,在自力更生状态下生存发展的马华文坛里,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书写情缘和殊荣呢?

推介礼上巧遇多位著名的马华文学作家,左二开始是凝秀、爱薇、梁志庆、彭志伦。

钟情儿童文学,首先就必须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和爱心,爱我们的下一代,期待我们的下一代健康地成长,有朝一日成为国家社会和民族的优秀接班人。纵观马汉五十年来的努力,集编、写、演讲和出版于一身,他真是一位永远的儿童、不老的童心。

文士暮年,壮心不已!继出版了《马汉少儿文学全集》一套十二册之后,他又推出两部少儿文学新集:短篇小说集《光辉灿烂的日子》和中篇小说《周美薇,走出阴霾》,再加上今天正式推介的《马汉儿童文学未了情》,我们可以开心的期待,这位马华儿童文学路上永远的跋涉者,不久之后,必将有更新的著作呈献给大家,呈献给他热爱的马华文坛,呈献给他永远牵挂的马华社会新生代。

全体出席者和马汉以及推介会主宾高教部副部长何国忠博士在南方学院大堂前留影。

在此,我愿以一位永远的读者,向马汉老师献上我最最衷心的祝愿:祝马汉老师、我的前辈和同宗大哥(我们同样是来自孙姓的宗族子弟),永远健康,笔耕不缀,笑傲马华文坛。

2009年8月22日星期六

难得一见的华小华乐团
--飘飞在新村郊野的华乐种子

筹建华乐团,在我国中小学本来已经是难得一见的事,要在一所只有五十八位学生的华小筹建一支华乐团,就不只是用“难得”二字可以概括的奇事了。岂料,这样的奇事,就在麻北的新邦里吗三育华小让我给碰上了。

该校只有五十八位男女学生,华乐团的同学就占了二十几位。该校董事长曾绍勤告诉我:该校华乐团成立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团员从二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每星期练习两天,特聘邻近的利丰港培华独中华乐团的同学们到校指导。


成立以来,突破了许多困难,包括斥资三万余令吉购置乐器,加上各种乐器的维修和训练开销,至今已达五万余令吉。虽然这些开支加重了董家协和校方的经济负担,但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从小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和乐器,学校领导都用尽心力,务求把这项全柔仅有的两支(另一所拥有华乐团的学校据称是来自新山的国光一校,该校拥有四千余名学生)华小华乐团生存下来。

曾董事长也自豪地说:成立至今,虽然学生们的演奏水准并不很高,但是却已经受邀公开演出二十多场,着实令许多观赏过该团演出的各界人士赞叹有加,该团甚至还在马来同胞的婚宴上演奏,博得友族同胞的连声称赞呢!


8月20日在该校举行的南洋商报晨读计划推介礼上,这二十多位小小乐手也登上舞台,一口气演奏了四支乐曲,分别是:《将军令》《拉沙沙央》《金蛇狂舞》和《望春风》,平心而论,演奏水平不算很高,但是看到年纪小小的同学,落落大方的拉起二胡,弹拨柳月琴,吹响笛子,擂起大鼓,台下的嘉宾和师生,莫不报以雷动般的掌声:不简单啊,我们的小小乐手们! 

短短半天的接触,也让我对曾绍勤董事长为首的该校董家协和学校当局肃然起敬,正是因为他们的高瞻远瞩,怀抱崇高使命感的办校精神,才能使微型华小的三育小学,写进了马来西亚华小发展的光辉篇章。

加油!三育华小华乐团的同学们,你们真是好样的!
期待你们矫健的身影,期待你们精湛的演出!

塑造一个阅读的民族
--出席南洋商报学生晨读计划有感

日期:2009年8月20日星期四

地点:柔佛州麻北新邦里吗三育学校礼堂

参与者:甘蜜区七间华小


南洋商报近年来积极推广小学生阅报计划,这项计划与其说是为了拓展该报的业务和报份销量,我认为还有更积极的意义,就是在我们新一代学生当中,培养自小阅读报章和各种书籍的习惯。


阅读报章不但是一种宝贵的习惯,更有比其它阅读习惯更深一层的意义,因为它不但能增加学生们对身边、国家和世界大事的认识,更能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判断是非好恶的能力,追求正义,扩大视野,认识这个缤纷多姿当然也乱象丛生的世界,使我们的新一代从小就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怀,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不致成为只懂得考取多A和高分数的能手,却对周边事务一无所知的井底秀才。

因此,我以为这项推广阅报的计划非常重要,我国各华文报章和媒体集团必须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更何况,华文报章的命运本来就是和华社的命运息息相关的,试问,没有了华文教育,哪来阅读华文报章的读者?

当天出席这项晨读计划的甘蜜区七间华小都是属于微型华小,学生人数都在一百位以下,其中包括沙益启群学校,新邦里吗三育华小,新港十九支国民学校,巴力生启贤学校,武吉甘蜜建国学校,新廊华小以及文林望中华学校。


早上八时左右,来自各校的约一百名同学已经齐集在新邦里吗三育华小行政楼的冷气课室,聆听一场由我分享的专题讲座:《阅读写作一家亲》。当天带队老师和同学们的听课热情都很高,争相回答我提出的各项有关阅读的问题,尤其是不少三四年级的同学,一样能够回答我提问的有关世界各国童话、寓言、神话和经典名著的书名,回答的同学都能如同数家珍似的准确回答,说明今天的孩子们并不排斥阅读,只要给于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我们一定可以培养出喜欢阅读和善于思考的一代。


我也在推介礼上赠送青少年激励著作《高飞的气球》予参加计划的七间华小。

回想我自己的童年时代,就是在阅读《儿童乐园》《南洋儿童》和努力投稿各报学生园地的日子中度过的,这些非常难得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今天喜欢阅读和写作的我。

“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对于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2009年8月18日星期二

值得期待的惠州合唱团
--惠州合唱团十周年纪念演唱会观后感

日期:2009年8月8日星期六

地点:居銮中华二小冷气讲堂


成立于1999年的柔佛州惠州会馆合唱团,简称惠州合唱团,在今年的8月8日迎来了该团成立十周年的纪念,并为本地观众和支持者呈献了一场《十载歌韵漾心泉》的演唱会;纵观当晚演出的盛况,整个演出大厅可说是座无虚席,吸引了本外坡十多个合唱团团员的出席和支持,加上本地众多歌乐爱好者的热烈捧场,称得上是一次极为成功和难忘的合唱晚会。


该晚演出最令人难忘的印象是“大胆”和“创新”,不但在歌曲的演绎方面极具创新,在团员服装的设计方面更是别出心裁,不断令人耳目一新,赞叹连连;在下半场演唱通俗歌曲的的时候,从指挥余秀梅老师到男女团员,都在各自的服装上大胆颠覆传统,把合唱晚会传统刻板的印象一扫而空,在歌曲的表达、演唱技巧和舞美设计方面,都落足心思,尤其是完场前的男女混声大合唱,全体女团员和余老师都一律以中华旗袍上台,更令全场观众大饱眼福,连声赞好。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演唱会的伴奏安排也是一绝:除了传统的钢琴伴奏,更有充满时代感的电子琴、洋溢着浓郁欧陆乡村风情的瑟士风,让本地观众经历了一场艺术与流行、东方与西方的音乐飨宴。惠州合唱团的朋友们,你们有心了!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立已经十周年的合唱团,当晚的演唱水平不算太高,仍有很多提高的空间,其中一个较大的挑战是,该团团员百分之七十都在五十岁以上。

因此,我愿意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总结当晚的演出:值得期待,继续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建国华小教师读书会正式成立


日期:2009年8月14日(星期五)

华小校园成立教师读书会,在马来西亚还是头一遭,是一件值得赞许的大事。
就在上个周五晚上,在建国学校黄瑞请校长和杨焙云主任的带领下,四十多位男女教师,在该校会议室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教师读书会成立典礼。这个读书会,也许是柔佛州华小的第一个教师读书会,值得给予热烈的祝贺。

黄瑞请校长(左二)在致辞时表示:成立教师读书会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这样的学习活动绝对可以提升教师们的教学信心和素质,符合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此同时,她也希望读书会能培养更多合格的种子教师,以便未来在校园全面推广学生读书会,改变人们对读书的传统刻板印象,让读书的乐趣重回人们的生活,这一点必须从教师开始。
黄校长的一番话,道尽了教师读书会任重道远的使命和挑战。

全体出席成立大会的校长老师竖起拇指,为建国学校的第一个教师读书会“背书”,大赞一声:
我们都是读书会的中流砥柱!


作为该校的好朋友,我很荣幸地成为这个读书会的首任顾问和导读老师。我们为今年的读书会定下了学习议程,那就是《探讨中华传统节庆的文化意义》,第一堂课由我提呈一个名为《中华传统节庆的文化意义》的专题讲座,我们也为接着三个月的读书议程定下范围,即九月份的《重阳节的来源和庆祝方式》,十月份的《冬至节的来源和庆祝方式》,以及十一月份的《农历新年的来源和庆祝方式》。


为了实现读书会提倡“人人会读书,事事有人做”的理念,当晚也成立了分别由黄瑞清校长、戴梦华副校长和许丽菊副校长为首的三个组合,各自进行资料的寻找和准备工作,以便在九月份的第二场读书会上做出分享和讨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书会的活动在华小校园正式掀开了第一幕,衷心预祝这个破土而出的新苗,在有心人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遍地开花。

拉央华小,别来无恙

日期:2009年8月8日星期六

今年的最后一场小六生激励营在拉央华小,这是一所我们连续多年都受邀前往主持活动的学校。该校的甘瑞阳校长是我的老朋友,不巧的是,激励营举行的三天前,甘校长在家里采芒果时发生了一场意外从树上失足掉下,脚踝骨折,在医院留医了一周,目前还在家中养伤,幸好是没有大 碍,诚属不幸中之大幸。
拉央华小在2004年一举荣获柔佛州乡村区展望学校冠军和全国季军,是一所拥有美丽校园和健全设备的华小,该校师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



走访了这么多学校,我和讲师团的老师都觉得,拉央华小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激励营的热诚和努力着实令人钦佩,师生们所设计的队名牌,创意十足,令人惊艳。此外,同学们在《团队口号表演》的项目中,也令我们倍觉兴奋,直认为这是今年度最佳表现的团队口号表演。
拉央华小的师生们,你们真棒!

这是拉央华小老师和同学们的集体心血结晶作品,各位看官有何评语?请仔细欣赏!








由于最近H1N1 A型流感严重,师生们都不敢掉以轻心,每到茶点小休和午餐时间,一律排队使用清洁液清洗双手,做足清洁工作。

今年的激励营活动在各校校长、师生和家长们的努力付出和配合之下,已经告一段落,还有不到三个星期,各校小六生就要参加UPSR 评估考试了,在此祝各位同学:开开心心上考场,从从容容创佳绩。

明年,让我们再来一个全新和革新内容的激励生活营吧!

2009年8月2日星期日

我在美里的第一场公开演讲
--2007年9月









是谁,留下深情的林荫树?

每次驾车进入令金小镇之前,一定会路过一条林荫道,两旁的大树互相伸展各自的枝叶,日久经年,已经恋爱在一起,撑起了一条遮挡阳光的林荫大道,让路过这里的人们顿生感激:这是何人的创建和功德,让这一条寂静的小道,成为一处绝佳的人文风景。

除了在令金小镇看到这样的景观之外,我也在古来武吉巴都新村和加拉巴沙威村外的联邦大道上,发现这些美丽的林荫树,而且都长得整齐粗壮,枝繁叶茂,足见其树龄之久。

走在西马各个城镇,并不是很容易见到这样的自然人文景观,因此,我对它们的存在特别的珍惜和感恩。



以上三张照片是摄自进入令金小镇的林荫道。下一次,当你路过这儿的时候,请放慢脚步和车速,聆听这些林荫树告诉你有关它们的故事吧!


这两张则是摄自古来武吉巴都新村联邦大道两旁的林荫树,同样是婀娜多姿,庇荫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