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9日星期四

音译意译总相宜:大马华文地名趣谈

  • 马来西亚华人身处多元民族、文化、习俗和语言的国家,对于所居住的地方、日常生活 和经济活动地名的翻译,可说是一大发明和创造,其中许多译名,不论是直译、意译或两者兼具,在在都蕴含了华人的智慧、信仰、价值取向和幽默感。本地人或外 来游客面对一个个独具一格的地名时,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和赞赏:大马华人真是翻译天才啊!

首先以州名为例。西马半岛共有十一个州和一个直辖市,分别是:


最北的玻璃市(PERLIS)、吉打(KEDAH)、槟榔屿(PINANG)、霹雳(PERAK)、雪兰莪(SELANGOR)、森美兰 (SEMBILAN)、马六甲(MELAKA)、柔佛(JOHOR)、彭亨(PAHANG)、登嘉楼(TRENGGANU)、吉兰丹 (KELANTAN)。

直辖市是吉隆坡(KUALA LUMPUR)。

东马的两州分别是砂拉越(SARAWAK)和沙巴(SABAH),直辖市是纳闽(LABUAN).

其中“玻璃市”是音译,售卖玻璃的城市,哈哈!;“吉打”是音译,一种西洋乐器三弦琴;“槟榔屿”是长满槟榔树的岛屿;“霹雳”的马来西亚文原意为 “银”,这里音译为晴天霹雳的“霹雳”;“森美兰”原是由九个马来酋长国组成,“森美兰”正是马来西亚文中“九”的音译;“马六甲”也是音译,原为一种当 地名树叫“马六甲树”;“登嘉楼”的音译最妙,登上更嘉更美的一层楼,取代过去也是音译的“丁加奴”。哪一位该州子民愿意被人唤作“丁家的奴隶”呢?



01:被誉为华文地名翻译冠军的地名:适耕庄,马来西亚文原文是【SEKINCHANG].



由于绝大部分的地名都是以马来西亚文定名,因此便有许多源自地形特色的称谓和翻译习惯。例如:

【KUALA】,原意为河口,音译为“瓜拉”。在大马,我们有瓜拉庇劳、瓜拉雪兰莪、瓜拉吉挠、瓜拉大汉、瓜拉登嘉楼等。首都吉隆坡原是一个河口,因此原名【KUALA LUMPUR】译为吉隆坡后,即成为“一片吉祥隆盛的地方”。


【SUNGAI】,原意为河流,音译为“双溪”,既有河的意思(溪),而且是双溪汇流之地,一般研究者皆认为是粤语音译。从南到北,我们就有双溪林明、双溪大年、双溪毛孺、双溪仁、双溪銮、双溪立百等。最有趣的是【SUNGAI MATI】,马来西亚文原意为“死河”或“河的尽头”,华人认为此名不详,便将该地另译为“利丰港”,一个有利又丰盛的的“港”。“港”也有“河”的意思。


【ULU】,原字是HULU,原意为上游,音译为“乌鲁”,兼有偏僻、荒野和尚未开发之意。我们有乌鲁雪兰莪、乌鲁音、乌鲁地南、乌鲁冷岳等。最妙的是柔佛州麻坡有一地方叫【ULU KUNDANG】,华语语音是“无路困难”,怎么办呢?有智慧的先辈于是把自己的家乡音译为“坤兰乌汝”,多美丽的一个名字。


此外,【AIR】原意为“水”,音译为“阿逸”,因此就有了阿逸淡(AIR HITAM,原意为黑水河)、阿逸君令(AIR KUNING, 原意为黄水河)、阿逸布爹(AIR PUTIH, 原意为白水河)等,最有学问的是把【AIR PANAS】译为“热水湖”,PANAS 是“热”的意思。


【BATU】,原意是“石头”或“里数”,音译为“峇都或巴都”,因此便有了BATU ANAM 译成峇都安南、BATU PAHAT 译成峇都吧辖(原意是尖尖的凿石)。


02:峇都巴辖凿石城的地标雕塑,是马来西亚文名字的来源。

 

【BUKIT】,原意是小山头或山丘,直译为“武吉”。BUKIT BATU 音译为武吉峇都、BUKIT PLANCANG 译成武吉碧兰璋、BUKIT PALOH 译成武吉巴罗、BUKIT KEPONG 译成武吉吉逢,BUKIT MERTAJAM 译成大山脚。此外,BUKIT BERUANG,原为黑熊窝,被音译成“武吉波浪”。最有学问的是把BUKIT MERAH 音译和意译为“红坭山”,BUKIT ARANG 意译为“蚶山”。


在这些音译和意译的地名中,还有很多是体现了华人的价值取向、追求、信仰和日常生活习惯的内容,非常有意思。


例如:BAHAO 译为“马口”,BEMBAN 译成“万邦”,MERLIBAU 译成“万里茂”,
KEMENDOR 译成“甘文露”,RENGIT 译成“龙引”,JAGOH 译成“雅格”,JEMENTAH 译成“利民达”,PEKAN JABI译成北根也美。


GAJAH 原意大象,音译成“佳雅”;TENGAH 原意中间,音译成“登雅”;HUBONG,原意联系,音译成“好旺”,AMPANG 原意堤坝,音译成“安邦”,


PULAU KETAM 原意螃蟹岛,音译为“吉胆岛”;SIMPANG PERTANG 音译成“新邦葫芦顶”;CHEMOR 音译成“朱毛”;KAMPAR 音译成“金宝”;NILAI 音译成“汝来”;SLIM RIVER 音译成仕林河;SETIAWAN 音译成实兆远。

 
03:BUKIT LARUT中文译为拉律山,也就是华人口中的咖啡山,是太平历史上【拉律战争】的见证之一。



在所有的地名直译中,被形容为翻译最贴切最传神的地名就包括了:


【SEKINCHANG】,适耕庄,适合耕种的村庄,那地方果然是稻米和养殖业发达,音译意译皆有意思,被誉为华文地名翻译冠军。
【AIR KEROH】,原意为浑浊的水,被华人音译为“爱极乐”,爱到最高点。
【KUALA BIKAM】,原是一个普通的河口,被音译成“瓜拉美金”。
【GUNUNG RAPAT】,原意为紧密依靠的双峰,被巧妙的音译和意译为“昆仑喇叭”。
【CHAAH】,原是三河汇聚之处,华人意译为“三合港”。
【AIR TAWAR】,原意为淡水河,被音译为“爱大华”。
【AIR MASIN】,原意为咸水河,被意译为“咸水港”。
【MENTAKAP】,被音译成“文德甲”。
【JERLUN】,音译成“瑶伦”。
【TRIANG】,音译成“直凉”。
【GUA MUSANG】,原意为果狸窝,音译成“话望生”。
【MERSING】,原为濒临海边的旅游城市,华人音译为“丰盛港”,音义兼具,一绝也。

此外,在西马半岛,先有中文然后再音译为马来西亚文的仅有两个地方,那就是霹雳州的太平和柔佛州的永平。


【太平】,马来西亚文音译为“TAIPING”,那是因为一个多世纪以前,那里的华人不但属于两个势不两立的民间私会党组织,更分别效力于当地两个不同的 马来土王,经常发生摩擦甚至大打出手,历史上的“拉律战争”指的就是两派之间爆发的【拉律战争】,经过多次的谈判和调解后,才把该地正式命名为【太平】, 意指从此当地进入“太平盛世”。

而柔佛州的【永平】,尤为明显的表达了“要永远和平与太平”的愿望。那是一个以福州籍贯人士居多的柔中新兴市镇。大马另外两个享有“小福州”名称的地方是霹雳州的实兆远和东马砂拉越的诗巫市。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