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郑和的脚步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已被举世公认为世界航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当我们着眼于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全球化议程时,更能清晰的看到郑和七下西洋所折射出来的跨文化交流的巨大影响。
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当中,郑和的船队到访过三十多个亚非和阿拉伯国家,不但宣扬了明朝的国威,借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把中国的丝绸陶瓷带到全世界,也把世界各国的香料物品和奇珍异兽带回中国,用当代的话语来说,就是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
15世纪的东南亚,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世界,东来的阿拉伯和印度商人,率先带来了伊 斯兰教、佛教和兴都教,随着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开拓者而来的耶稣传教士,则带来了基督和天主教信仰;毫无疑问,大明使者郑和的到来,则带来了中庸 的儒家思想和伦理文化,使得这个地区在十五世纪及其后的数百年间,开创了一个极为丰富多彩的各种族、宗教和信仰文化的大交融,堪称最早的全球化和跨文化交 流。
郑和从第一次下西洋时的35岁,到不幸病逝在第七次回航中的63岁,可说是把一生最宝贵的青春,贡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航海实践。永乐皇帝的雄才大略,郑和的艰苦克难和不辱使命,终于成就了这项历史伟构。
位于我国南部边城新山的五福城广场集团,秉着回馈社会的企业文化责任,第三度举办了 大型文化展:2009年的《陈嘉庚和李光前教育文化展》、2010年的《马来西亚美食文化展》以及今年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及其对亚洲之影响》展览会。今年 的展览主题鲜明,内容前瞻,全部耗资45万令吉,预计吸引10万人前往参观,展品主要借自马六甲的郑和纪念馆,筹备半年时间,并由6月18日开始至7月 17日为期一个月。
尤其令人满意的是,主办方不但精心策划了各种文字图像展览,更在展览期间的每逢周六和周日,邀请学者专家主讲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各种研究心得,涉猎内容非常广泛、精彩,包括:
《郑和精神与中国软实力》、《郑和下西洋与峇峇文化》、《郑和下西洋与跨文化的海上之路》、《在郑和之前的航海探险家》、《传统与民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郑和下西洋之谜》等,从而使这项文化展的精神内涵更上一层楼。
五福城广场集团连续三年举办大型文化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典范。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多时达到250艘,为当时的世界之最。这是展览场上的流动船队,十分壮观。
除了郑和率领的宝船外,还有各具功能的大小船只随行:浩浩荡荡。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就到访马六甲,和拜礼米苏拉苏丹建立了良好关系。
滔滔的马六甲海水,曾经见证了浩荡西行的郑和船队。当时的史书上把马六甲译成满剌加。
三保太监郑和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伟大的航海事业:人生已无憾。
大明皇朝的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手谕,由今人书法家重录。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永乐三年:1405年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是宣德六年:1431年
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诸国和马六甲王朝的影响巨大,无远弗及。
郑和是世袭的穆斯林,他七下西洋所到之国有很多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
史载:苏丹滿速沙曾到中国觐见明成祖,开启马中两国友好往来的基础。
今天的登嘉楼还有三保庙,足见郑和影响力之大。
郑和把马六甲当作下西洋的中转站,并在码头建立了永久货舱,进行持久的贸易往来。
留在马六甲的郑和随行人员,死后葬在三保山,故此三保山又叫中国山(Bukit Cina)
三保山下的宝山亭,就是为了纪念郑和的功绩而建,至今仍旧香火鼎盛。
据称这是郑和随行人员开掘的三保井,如今已成为访甲必游之景点。
矗立在马六甲老城区的郑和将军路:悠悠诉说历史。
五福城广场展览场地设立的中央舞台,在展览期间,不停的安排各种相关娱乐文化活动。
我国年轻历史学家安焕然博士主讲郑和下西洋对世界的跨文化交流和贡献。
我们在出席讲座时和安博士一起留影合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