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星期日

赴厦门出席世孙联成立大会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庆典


  •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1911-2011)
  • 缅怀中华民族优秀先驱人物!
  • 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遗志:
  • 振兴中华!继续探索!
  • 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共同努力!

  • 贴出几副孙中山先生的遗墨作为纪念,并以孙中山先生的遗志自勉和共勉。



一百年前的那个深夜,中国湖北省武昌新军的隆隆炮声,轰倒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新纪元,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这场辛亥革命,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也在海外华人社会引起了许多良性的作用,对马来西亚而言,最大的影响就是催生了新式的华文教育,鼓励海外华人更加积极的追求民主、和谐以及世界大同的理想。

今年以来,我曾出席了假新山南方学院举办的《孙中山与柔佛学术研讨会》。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的《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历史文物图片展开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反映良好。今天更有新山客家公会等多个华团联办的纪念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专题学术讲座。足见马来西亚华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和辛亥革命的重视。

感谢互联网时代无远弗及的力量,我得以和中国厦门即将召开的世界孙氏大会首届成立大会挂钩并受邀前往出席,无限感激。

上述庆典节目还包括了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山华桥公园奠基礼等系列活动。

我将于马来西亚海外孙氏宗亲的身份,出席这项于20-21/10/2011一连两天,于厦门陈嘉庚体育馆举行的大会系列节目。身为孙氏后裔,有幸参与上述庆典活动,一起缅怀中华民族优秀先驱人物,与有荣焉。

为祝贺此次大会,我写下了以下祝词发给了大会:

  • 自古孙姓多才俊,兵圣医圣耀星辰;
  • 百年辛亥强国梦,中华儿女建奇功。

乘着这次大会的召开,我将有机会与来自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孙氏宗亲见面,正好让我补上寻找祖居地、弄清祖籍宗脉迁徙的遗憾,踏上我的祖籍寻根之旅。为此,我对这次出席大会,抱有巨大的热诚和期望。

不忘来时路,牢记祖宗训!
这是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终身铭记和加以实践的大事之一。

2011年10月1日星期六

《蝠城遗事》征稿

居銮文艺协会正在筹划出版一本记述山城居銮的文献著作,内容将收集该会会员及本地写作人撰述的有关山城居銮的历史人文掌故,为后代留下第一批市民的开拓故事,以及随后发生在这片热土的不应被遗忘的“往事”。

书名暂定《蝠城遗事》。蝠城,蝙蝠城的雅称,得自居銮的国文名字(KELUANG)。遗事,则是意图让该书的作者和读者一起,为居銮勾勒出尽可能完整的“地域风貌”,穿越百年时空,为居銮、也为我国华社的完整历史,留下可资参考的资料。

书名《蝠城遗事》,外加副题“你知道的、不知道的、应该知道的居銮”。主编为该会会长孙福盛(孙快雨)。预计明年三月出版面世。欢迎本外坡写作人和文史工作者踊跃赐稿,以光篇幅,尤其欢迎历史照片和口述文章。稿件及照片请寄以下电邮信箱:soonfs@gmail.com

以下是该会会长孙福盛的《“书写居銮”刍议》:


“书写居銮”刍议

孙福盛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献巨著,汗牛充栋,从《史记》《左传》到《资治通鉴》和《二十五史》,正应了唐太宗的一句名言:“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铜为镜,可整衣冠”。

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马来西亚华社一脉相承了这一宝贵传统。

大马华社近二十年来,孜孜撰述,还原历史,上对得起国家和祖先,下对得起子孙和未来,面对浩浩青史,我们没有缺席。

    身处多元民族文化共存的环境,华社自己写史、治史别具深义,既为南来祖先在这片热土流血奋斗的历史留下印记,也为教育后代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提供文字载体。换言之,我们的努力是为了掌握历史的话语权,以免别有议程者抹杀真相和篡改历史。

展读华社文史工作者撰述的地方志、人物志和历史回顾著作,既感温馨,倍觉鼓舞;尤为可喜的是,撰写华社历史已成为一种共同的自觉,越来越多的华社中人,或自觉、或个别、有组织和系统地加入这个书写工程,让许多埋藏荒野的人文掌故得见天日,重返人们视线。

今年六月三十日,居銮文艺协会举行第九届(2011-2012年度)新理事宣誓就职典礼,忝为新任会长,我在致词中首次祭出“书写居銮”的倡议,呼吁本会会员、文友和写作人,以南山銮水之子的身份,写自己的家乡、留自己的历史,无论是让老照片说话,还是回忆自己与这座山城的情思,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或是历史回望,总能够为我们的家乡留下印记,让山城面貌清晰和完整起来。

这个倡议获得居銮区国会议员、也是居銮之子的何国忠副部长响应和认同,并在其致词中承诺给予全力资助与配合。至此,“书写居銮”已从“倡议走向实践”,本书即是由居銮文艺协会组稿、结合本地老中青各个年代的“老居銮”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下的第一个成果。

“书写居銮”开出了第一趟列车,希望更多有心人参加这个接力赛,让“书写居銮”成为一个长期的工程,为丰富大马华社的在地历史克尽绵力。

谨以此文,作为“书写居銮”工程的刍议。
  
201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