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诗歌朗诵是诗的二次创作

--补记第10届全柔华文学艺盛会
--4月30日假居銮中华二小开幕和闭幕


照片说明:由上而下
(1)洪其章老师正在做讲评
(2)吧都吧辖的四位女生夺得初中朗诵赛冠军
(3)何襄赞州行政议员为盛会主持开幕

从2005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受邀参加这个华文学艺盛会,从县级赛到全柔赛,从小学组到中学组,多次担任华语诗歌朗诵比赛的评委,见证了我国中小学华文科教学的真貌和成就。

这项全国性的学艺盛会,由县级、州级一直到全国赛,旨在推广和深化华文华语的教学,栽培具有中华文化素养的年轻一代,举办至今已经进入第十届,硕果累累。掌声,必须给予那些默默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比赛的项目包括中华语文及中国文学史问答、华文毛笔书法、看图创意讲故事以及华语诗歌朗诵等,为了鼓励在华小就读的非华裔学生学习华文,多年来都有小学非华裔组诗歌朗诵比赛的项目,随着国小华文教学的日益推广,今年更增设第一届国小华语诗歌朗诵比赛,规定参赛者中的华裔代表不可超过百分之五十。这的确是华文华语教学在我国得到进一步认同和推广的好事。据统计,在全国1260余所华小就读的非华裔学生逾六万,如果加上国小的非华裔学生,人数将跃增数倍。这里所指的非华裔学生除了马来族、印度族之外,自然还包括了东马的伊班、卡达山等各民族的孩子。可以预见,不需要多长的时间,能够口操流利华语和用华文书写的各民族公民将大量出现。这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让国人感到自豪、让世人为之瞩目的又一特色。

今年国中的诗歌朗诵比赛同样分为初中群朗和高中独朗两组,群朗的人数至少两人,至多不超过四人。评分标准是选材10巴仙,语音20巴仙,语调30巴仙,表达技巧(姿态、表情、朗诵技巧)占40巴仙。

综观今年中学组参赛者所选的题材,从感恩、环保到家国情怀,从悲伤、欢乐到抒情吟诵,大部分内容都符合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程度。今年最大的惊喜是发现同学们的朗诵技巧有了长足的进步,更有不少新的创意,排除了过去死板、被动站立,被固定的麦克风限制的情况,有好几组参赛者都直接手握麦克风,自由的朗诵表达,有些组别在队友的组合排列和站位上也煞费苦心,例如有一组同学朗诵512汶川大地震的诗篇《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时,就有意识地排列成妈妈和孩子的队形,具有对话层次感,令人耳目一新。

夺得初中组冠军的队伍是来自吧都吧辖的代表,他们所朗诵的诗歌是《感恩在五月》,这是一首歌颂师恩如海的好诗,同学们除了在朗诵技巧和演绎表达上入诗入情,四位女生的穿着和发型也都下了一番心思,整齐端庄,令人眼前一亮。

聆听高中组同学的朗诵,对我们几位评委而言,是一次很有满足感的享受。10位参赛同学所选的诗材都很贴近同学们的思想和表达程度。高中组抡元的的同学朗诵了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语音声调优美深情,感情拿捏非常到位,真难得这样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孩,能够如此准确深情地演绎余光中怀乡和思母的情怀。除了指导老师的尽心尽力之外,表演的同学也成了余诗的知音,令人深深感动。

余光中的诗向来被爱诗人誉为诗味十足,余诗中浓郁的中华情怀和典故应用,使他的诗首首耐读,堪为经典。不过同样是朗诵余光中的咏史诗《大江东去》的那位女生,就没有能够拨动评委们的心弦,这也许是朗诵的同学未能真正领会余诗中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吧!可见,朗诵者要令人感动,本身先要被感动,而被感动的关键是让自己走入诗中,和作者的诗情脉博一起跳动,要不我们常说诗歌朗诵是诗的二次创作,除了朗诵技巧外,对诗情的领会和感情的共鸣更要多下苦功,这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啊!

无论如何,今年的华文学艺盛会,我的心情十分愉快,不仅看到了华文教育在我国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也看到了我们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热忱,我国华教的未来是光明的,马来西亚华人是值得自豪的。

祝愿柔佛州的代表们,在接下来的全国赛中,有更优越的表现,夺标凯旋归来。


注:今年全国学艺盛会的比赛将在怡保举行。
本文也于5月3日刊登在星洲日报大柔佛大家谈版《硕果累累》栏目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