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9日星期日

龙年挥春:莫愧作传人

【龙年挥春:莫愧作传人】


新春佳节,天南地北的学长返乡过年,昔日同窗,聚集在校友会交谊大厅,辞旧迎新,蕉风椰雨和华文教育带给我们的人文素养,让我们选择了热带岛国的过年方式。



大年初三,约好旅居新加坡的陈德成学长、定居吉隆坡的朱九文学长,一起到校友会挥春。美丽的新春早晨,洋溢着浓浓墨香,挥春者气定神闲,观字者赏心悦目。

旅居新加坡的陈德成学长,长期从事广告设计业务,具有高雅审美情怀,潜心中文书法,楷隶行草,笔走龙蛇,在新加坡书法界颇富盛名;每年农历新年前夕,忙于为各商行机构和团体挥春,新加坡发展银行近年的贺岁春联,大都出自陈学长的作品。



2000千禧龙年的一场【东南亚龙字书法大赛】,陈德成学长获得一等金奖,一字成名。两年前,返乡举行个人书法作品义展,为母校銮中筹得一笔发展基金,一时佳话。


定居吉隆坡的朱九文学长系出书香世家,从小在父亲严格教导下学习中文书法,牢记父亲教诲:写字如做人,丢字即丢人!因此,自幼勤学苦练,稍长后潜心中国太极,尤能体会气韵深藏、意在笔先的书法心得,把书法和太极演练相结合,神清气爽,笔力遒劲,果真文武全备。

朱学长中学毕业后赴新加坡深造,毕业于南洋大学中文系,诗书礼乐,了然于胸,文质彬彬,谈吐优雅。目前是中马銮中校友会主席,致力团结校友,开展文化公益和爱校活动,是我倾心景仰的学长之一。


龙年挥春,自然要挥写龙字,从深海蛟龙到飞龙在天,从龙马精神到一身龙气,一众学长沉浸在灵兽之首的龙文化之中,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互相叮嘱:做永远的炎黄子孙,莫愧作传人。


【宝树堂前花正茂,春风相伴燕归来】,这是和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的变易春联,意指今天的谢氏族人已重振江山,燕子再次飞回来了。


新春佳节,谨以这一组春联,向大家拜年:龙年万福,龙年大吉。

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从年度汉字看全球华人

【从年度汉字看全球华人】


01:2012年1月6日,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宣布:“转”字在终选出的10个汉字中,以35.6%的得票率,当选为2011年度大马年度汉字。


 02:揭晓仪式上,舞蹈员以稳健美妙的舞姿,“转”出了大马华人心中的期盼。


03:本地书法家陈月美手执隶书“转”字,勉励华社同胞: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中国大陆从2006年开始,即开始有了网络年度汉字的投选活动,依年出现的有“炒”、“涨”、“和”、“被”、“涨”以及2011年刚出炉的“控”。据悉:中国的这项投选活动,并非由官方主导,主要由民间发起,应该具有一定的民意取向。

与此同时,全球华人世界也加入了这项年度汉字的投选活动,投选出各自心仪的年度汉字。综合外电报导:2011年出炉的全球华人年度汉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华人世界所在的各自不同国情、困境、挣扎、追求和期盼,既被视为一种文化意向,也被当作公民社会渐趋成熟的指标;对个人而言,可作为自我砥砺、反思奋进的依据,对国家当政和管理者而言,则是一种民意监督和公共责任,尤须体现以民为本、与民俱进的治国方略。

以下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华人世界年度汉字投选结果一览,各位看官请各自解读:

中国-“控”
台湾-“赞”

马来西亚-“转”
新加坡-“涨”


中国向来是一个强调“稳定高于一切”的国家,回望过去几年的年度汉字,“控”字的出现自在情理之中。“控”字有“自控和他控”、“宏观与微观调控”之别,真是:一个“控”字,各自表述。

处于总统大选年的台湾,选出“赞”字,说明岛内对马英九当政期间的施政,尤其是和中国大陆发展三通、开放惠民政策持正面肯定态度,预示了马英九再次当选的天机。

新加坡政局稳定,地小人少,却难免于世界经济动荡的冲击,岛内涨风四起,从土地到房价到日常消费,国民大喊吃不消,“涨”字是否也预示了人民心中怨气的高涨?

马来西亚是第一次举办上述活动,主办当局从初步选出的10个汉字中,整理出高票当选的“转”字,作为马来西亚年度汉字。马来西亚有六百多万华人,占国民总人口百分之二十六,华文教育全面发展,对维护中华文化向来不遗余力,除中港台澳外,华语华文使用率高居世界各国之首。首届年度汉字投选,通过平面媒体、手机、网络等各项通路进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马来西亚自从【2008年308大选海啸】以来,国内政经文教领域出现诸多正面转化,不论是在朝的当政者,还是在野的反对阵线,以及逐渐成型的第三势力-公民社会,均作出很大努力,力图使这个君主立宪的多元民族热带岛国“转型成功”,上至政府,下至民间,都自觉的要求自己确立转型思维,采取各种努力,让国家、社会、族群和家庭个人等,“转”向一个更加理性、更加成熟、更加具有人性化的 新局。

大马华社民间主流团体、也是这项年度汉字的主办单位、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会长拿督方天兴在评论这项活动时表示:

从“转”字的受到热捧,说明大马人从上而下都明白自己立足于急剧变化的全球化时代,“转”为上策。值此欧债危机加深、全球经济受创、人民力量崛起、科技发展迅速、价值系统紊乱的时代,“转”字的当选,说明大马华人思想积极,逻辑性强,不但支持国家的“转型政策”,更向当政者送出明确讯息,国民要求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真正全面转型,只有以民为本、绩效为上,才能把国家推 向正道,与全球同步。

方总也勉励大马华社,不亢不卑,自我增值,建设华社,面向世界;千条万条,确立转型思维为上,并期盼六百万华人同胞,并肩奋斗,让壬辰龙年成为另一个催人奋进的号角。

相对于其他中华地区的年度汉字,个人独爱我们选出的“转”字。这一个“转”,兼顾了国内外局势,又提醒了个人,正如那英所唱的经典名曲《山不转水转》,世间万物都在运动中向前,我们岂能静止不动?

【易经。乾】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年度汉字,让全球华人更加了解对方,也更加彼此亲近,洞悉各自的挑战,更应牵手振兴中华。
壬辰龙年伊始,被誉为龙的传人的全球华人和炎黄子孙,奋进吧,创造吧,此其时也。

2012年1月24日星期二

【春到河畔迎新春】赢得掌声

  • 节目时间:2012年1月20日晚上7时30分至11时
壬辰龙年前夕,阳历一月十九和二十日,居銮华裔市民在居銮河畔举办了首届【春到河畔迎新春】系列节庆活动,数千市民包括马来和印裔居民,也参与其盛,和华社一起,迎接多元文化社会壬辰龙年的到来。

在马来西亚,我们把农历中国年称作华人新年,这是为了和马来同胞的新年(开斋节)、印度同胞的新年(屠妖节)、以及东马原住民同胞的丰收节相对应,约定俗成推演而成的在地名称。

今年,居銮23个华人宗(血缘)乡(地缘)团体,首次联手主办了第一届【春到河畔迎新春】活动,列为山城华人居民的年度节庆活动,并一致议决由不同的宗乡团体轮值主办,带动山城华人的新年气氛,凝聚山城华社的团结力量,意义非凡。

一月二十日晚上,举行正式点睛仪式和赋予生命后的第一支龙狮队,为配合龙年的到来,舞出了翻江倒海之势,红红的中国龙,矫健的舞龙手,精彩纷呈,赢得如雷掌声。


我们的新年、壬辰龙年来了!山城华社把自己对国家、族群、经济、文化、教育和个人的美好愿望,通过升放孔明灯和璀璨焰火,构成一幅天灯冉冉腾空,焰火朵朵盛放的壮丽夜色。

 来自山城最高华文学府、居銮中华中学的学生舞蹈团,在晚会上呈献了三支充满浓厚喜庆气氛的民族舞蹈,唱春、跳春和舞春,热情奔放,舞姿美妙,配上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让现场观众看得热血沸腾。


来自马来社区的舞蹈团,登台呈献了两只马来传统舞蹈,舞姿娴熟,音乐悠扬,服装艳丽,别具风情,尤其是为首的两位领舞演员,全场保持灿烂笑容,赢得华社同胞的热烈赞许。

主办当局别出心裁动用大型升降机,让大会主宾和财神爷从天而降,把庆祝晚会推向最高潮。


2012年1月23日星期一

龙年万福

【龙年万福,龙气冲天】




 今天是壬辰龙年第一天,也是华人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恭祝大家:龙年万福,龙气冲天。

现在网络发达,用传统方式贺年的人大为减少,收到贺年片与回寄贺年片的机率也减少了,一来节省金钱,二来响应环保,不失为二十一世纪的过年新方式。

现在,大家都选择网上贺年和拜年,把新年祝福通过电邮发出,又快又准,而且图文并茂,还可一指通天下,何乐而不为!

最普遍的要算是通过手机拜年了。新年前的一个星期,我就开始接收到来自海内外各地朋友、师长、学生和亲友的简讯贺年,内容别具特色,创意十足。

2011年11月开始,我们居銮的朋友,在高教部属下社区学院的协助下,开了两班【《论语》导读课程】,一共有三十多位学员报名上课。我们每周一和周二,晚上八时至十时,每堂课两小时,一边集体诵读【论语】章句,一边讲述有关【论语】内容的故事,游走于春秋以来的历史典故、生活面貌、诗词名句,讲得开心,学得宽心,上课气氛十分热烈,讨论精彩,堪称一次成功的【论语之旅】。

我特别自拟了一副【论语春联】,向这三十多位学员拜年,内容如下:

上联:移风易俗兴雅乐
下联:任重道远送春温
横批:里仁为美

一位女学员冯金香,也回送了一副贺联,内容如下:

上联:今日论语约之以礼
下联:后生道德仁而无忧
横批:学而习之

上述贺联也许并不完全规范,作为一种学习,倒是一次很好的表率。

谨此,还是借用【学而篇第一章】的经典句子,向大家拜年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论语之旅】,里仁为美,努力学做一位君子吧!

2012年1月21日星期六

参加《一字千金耀蝠城》征字活动获奖


【上善若水,蓄水为德】


为配合《春到河畔》迎新春活动,马青居銮区会特别在上周日即1月15日假居銮中华二小礼堂,举办了一项名为《一字千金耀蝠城》的征字活动,得到本区各界人士和团体的响应。

该项比赛分个人与团体两组,参赛者必须自选一个汉字,再以二十五个字描绘所选汉字的含义,重点是展望2012年的山城居銮。

本人也参加了个人组的比赛,并以“水”字为题,描绘了“水”在居銮人心中的地位和期盼。
我为这个“水”字提供了以下二十五个字的解释: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天佑蝠城,蓄水为德。
盼从今而后,有水皆欢。

我的这个“水”字以及内涵解释,获得三位评审的青睐,获得个人组亚军,并于2102年1月20日晚上《春到河畔》迎新会的颁奖礼上进行颁奖。

获得个人组冠军的参赛者徐秋莲,是一位国中华文老师,她以“安”字为题,和“百姓安乐、物价安稳、社会安宁、安中转型,而后能居安思危” 获得评审的好评。

此外,团体组的冠军荣衔,落在马华女青年工作坊手上,他们的参赛字眼是“百福具臻”,内容解释为“开埠百年,地肥水美,外枢纽中心,多彩文化,臻萃人杰,福运齐聚。”

主办当局对于这项活动能获得大家的热烈参与,表示非常欣慰,决定每年都会举办这项活动,成为山城市民《春到河畔》迎新会的保留节目。

本人乐见其成,并以为这将有助于把居銮打造成为南马文化重镇的努力。

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

《小山泉之友》专栏开博


感谢海内外博友的厚爱,《山不转水转》开博三年多来,一直得到大家的支持,点击率已突破两万人次。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为应广大青少年读者的要求,本博从今年开始,在《山不转水转》名称下,加上《小山泉的博客》字眼,这是因为本博博主新近策划出版的新书《小山泉极地漫游记》即将面世,为让各地少年儿童读者,能第一时间认识这本新书,以及和书中主人翁小山泉咚咚,保持友谊和联系,因此,特别在博客类别中增设《小山泉之友》栏目,今后,所有有关该书的原创内容、插图,以及各地读者的回应,都一一收录在《小山泉之友》栏目,敬请大家注意,并继续给予支持。

这本名为《小山泉极地漫游》的新书,是远景开发培训机构出版的第二本少年激励手册,也是一本少年科普小说,全书约四万余字,除了十二个精彩的漫游故事外,还加上主人翁咚咚的漫游日记十二篇,以及将近十幅精彩插图。相信可以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和学校老师的支持和购读。

下面请大家预先欣赏该书的封面草案:


设计者:郑德成



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蝠城遗事》之四:建国戏院的辉煌与没落



  • 建国戏院的辉煌与没落
  • 张南周口述     


 01:五十年代的建国戏院,建筑外观具有西式风格,显得大气。当年在我国各小镇和园丘闹得风声鹤唳的油鬼子事件,也被搬上电影舞台。


02:重建后的建国戏院,仍旧是居銮市民晚间消闲的好去处,民间社团的各种义演筹款活动,也多在这里举行。

居銮历史最古老的戏院,当属南峇街建国戏院。
建国戏院会成为居銮最早的戏院,是和居銮的开埠史分不开的。

老居銮一定会记得,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巴刹街、明吉摩街,以及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出现的依士迈街和南峇街,是居銮最早的街道,大部分城市居民以及当年的中上层人家、殷商和侨领也都集中住在这里,当然还包括依士迈街尾书声琅琅的中华学校。

如果说,南峇街是三十年代居銮最热闹的“市中心”,一点也不为过。那么,专门提供视听娱乐的建国戏院选择在这里营业,也就合情合理了。

1955年,我十五岁,和家人住在豆沙村,英殖民当局仍在实施紧急法令,在今天惹兰勿刹交通圈附近的“128海鲜楼餐馆”处,就有荷枪的军警把守驻扎,早上六时放栅,下午四时收栅,村民必须在下午四点钟以前回村,否则将面对麻烦。

就在那一年,我在南峇街文华印务有限公司当上学徒,为了方便,干脆住到公司楼上,而建国戏院正好在“文华”的对面。我每天晚上对着灯光闪烁的戏院,看着一群群来了又去的电影观众,心中好生欢喜。

就这样,我一直在“文华”服务了53年,直到2008年才退休,见证了建国戏院的辉煌,也目睹了它的没落。

据老一辈居民追忆: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最早的建国戏院曾在今天火车站街售卖椰花酒的旧址开业,当时只是放映无声电影,椰花酒店尚未出现,过后才搬迁至南峇街。

一张老照片显示:二战结束后的19462月,由华侨、培英、中华女中三校合并后的第一届高小毕业生,手捧毕业文凭,高高兴兴的站在建国戏院大门前合照。可见建国戏院二战前既已在南峇街,在孩子们心中,更是一个有价值的地方。

遥想那当儿,生活中还没有电视和电脑,也没有各种五光十色的娱乐设施,看电影自然成了人们最时髦、最经济和最大众化的享受。

今天的人肯定不会知道,当年建国戏院的座位是一条长长的木凳,没有座位编号,提早入场的观众必须自己用手帕绑好“霸位”;戏院也没有空调,没有明令禁止吸烟,因此里头总是香烟缭绕、闷热难当,但是那时候的观众不像今天那样挑剔,能够买票看戏已经是难得的享受,哪管得了其他的小事。

六十年代戏院放映的多是黑白片,最多的是来自香港的所谓粤语残片,也有一些西方牛仔片和从开始就唱歌跳舞到散场的印度片,偶尔也会上演一些有看头的动物纪录片和体育片。票价十分便宜,特别位一块四、一号位一块二、二号位一块、三号位只要五毛钱。

印象中,建国戏院的股东之一是柯氏家族,经理是柯水静,由于我和他们家族的几位兄弟感情甚好,经常大摇大摆的进去看免费电影。

建国戏院不但是居銮最老的戏院,还是经常上映好片猛片的戏院,整个六十年代都可以说是她的黄金时期。一般的电影上映三天后多会自动下画,但是当获得解禁的中国电影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彩色歌舞片《五朵金花》以及《刘三姐》上映时,却是连续放映两个星期以上,而且连场爆满。特别是广受中下层民众喜爱的《刘三姐》放映后,戏里戏外,白天晚上,到处都是《刘三姐》的歌声。

值得一提的是,建国戏院也和其他戏院经营者一样,每年都会在国庆日或儿童节的时候,发出数百张免费戏票给市区各所小学。这些免费招待儿童的电影,自然都是安排在早场。学生们领了戏票,早早的就呼朋唤友涌到戏院来排队,等候入场看戏。

看到那些孩子们脸上喜滋滋和满足的样子,我也常常被他们所感染:
毕竟,那是一个资讯闭塞的年代啊!

1964年,柔佛州惠州会馆庆祝新厦落成五周年的游艺大会,就在建国戏院举行。我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就参与该会的铜乐队活动,因此也就获得机会在戏院舞台上表演。

记得当年的晚会除了有康乐股员呈献的话剧和舞蹈节目外,还特别邀请了享誉全马的方言谐剧四宝黄河、韩瑛、黎明和陈迹到来助阵,造成不小的轰动。

虽然当年民风纯朴,但是,建国戏院也曾上演脱衣舞娘陈惠珍的风骚演出,竟然没有受到有关当局的阻挠。

建国戏院大约在1970年代重建,有了更加现代化的外观和舒适座位,“培养”了一大票夜夜“追戏”的市民。

不能忘记的,还有当年专色印刷的电影本事,室内各个角落的电影广告板,高挂戏院墙上的大型宣传画,以及戏院正门灯光闪耀的“今天上映”字样,对了,还有行走室内各处的电影预告广播车。

南峇街的老街坊肯定不会忘记,那个时候看戏更是一个综合了娱乐和消费的时尚节目,许多青年男女谈恋爱就是从“今晚我请你去看戏”开始的。到了戏院,还得买一大包双方喜欢的零食,好在看戏的时候慢慢咀嚼。散场出来,还会在戏院附近的夜市小摊,唤来一晚红豆冰或甜品,三五好友,甜滋滋的继续刚才的电影故事,讨论个不亦乐乎。

我常年在戏院周围观察,见证了身边许多男女朋友,就是这样因着戏院的牵线,终于“拉埋天窗”,成家去了。

那个时节,真可说是建国戏院的黄金时期,不仅带旺了南峇街的夜晚,圆了许多人的好梦,也带旺了老板的荷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电视节目、录像带和电脑使用的普及,加上卡拉OK 的日渐风行,早已把原来的戏院观众抢走。无论是曾经风光一时的建国戏院,还是市内其他几间地点更为适中、视觉效果更加先进的美都、加冕和国泰戏院,也都不可扭转的“告老还乡”,走入历史了。

曾经风光超过半个世纪的建国戏院,终于在1980年代过后,在我的面前走入历史。戏院拆掉以后,原址建起了巍峨的“文雅大厦”,那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而我,也已经从“文华”退休了。真想不到,和我一起退休的,还有这座曾经夜夜笙歌的建国戏院。

文章写到这里,除了怀旧和哀悼建国戏院的远去,究竟还能唤回什么?

口述者简介:张南周:1937年生。原文化印务有限公司资深员工。居銮铜乐队资深教练、编曲者。

2012年1月3日星期二

《蝠城遗事》之三:南峇街,太阳永不落


推荐阅读《蝠城遗事》精彩篇章之三:

南峇街,太阳永不落!

作者:傅金粦


01:这是居銮华社早期闻人张秀科家族的住宅,1936年和“清河”郡望,透露了这是张姓家族的住宅。



02:当年的建筑物都标上了建筑年份,以及“鲁国”“西河”等姓氏郡望,让后人有所追寻。



03:南峇街上的建筑物顶上都镌刻了狮子雕像,非常经典。在居銮市中心的建筑物,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04:现在由一位印裔律师购下的这座建筑物,是当年居銮梅县嘉应闻人卓泗的住宅。



居銮南峇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也是一条非常有特色的旧街道。它发展得很早,早期是一条非富则贵的人们聚居的地方,最著名的有拿督张秀科和拿督张子宗父子、张贵传、吴金和、黄友翁、黄友炉、薛兆裕等,聚居在这儿的大部分都是永春籍人士,其他籍贯的人士只有梅县籍的卓泗及惠州籍的彭振鸿较为人所知

南峇街早期并非是一条很长的街道,它是从一个小交通圈、即从白宫开始至明吉摩河畔。明吉摩河是一个分界堤,把这一区分割成两半,上半段即南峇街,下半段则为叶陶沙路。

这条街道的另一边栽种一排非常整齐茁壮的树木,成为一条林荫大道,凉快且美丽。这里还有一座非常有纪念性的建筑――建国戏院,是五六十年代人们唯一消遣的好去处,更是年轻人开始恋爱的好地方;有趣的是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开放,女方要出来时,身边还得带着一个弟弟或妹妹作伴以掩人耳目,达到与男朋友出来的目的,真好玩!

这里还有一个绿油油的足球场,当年喜爱足球的人很多,特别是巫族同胞,每当有比赛的当儿,总是人头攒动,极其热闹;邻近还有一个中华夜球场,是当年居銮最好的篮球场。

篮球是华人最喜爱的运动,吸引很多人参与。当年的「自力」队更是风靡一时,每逢比赛,必定人潮汹涌、水泄不通。这里也曾主办过三次的「元首杯」,盛况可说极一时之盛,培育出不少优秀的国手,如:黄碧珍、王世英、温慧群、彭美珍、陈燕欣;此外,陈燕燕、叶庆南、江培祥、曾爱珍等,都是当时风头极健的好手。

因为有了建国戏院、足球场和中华夜球场这三件宝,促使它成为汇聚人潮和极为热闹的地方。

五十年代初邱文玉先生到此创立文华印务有限公司,老板娘陈雅贞女士仍在中华学校教授英文,是一位非常严格的好老师。邱先生长袖善舞,兼做木材生意,事业做得非常出色,后来还被封为高级拿督及担任銮中董事长。

1969年岁末,山城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灾,许多地方都成为水乡泽国,南峇球场更成为一个超大的游泳池,中华二小的球场也成为一片汪洋。这一次水灾造成多人丧命,财务损失惨重。有关当局有鉴于此,过后将明吉摩河改直疏濬,减少河水的泛滥,也改变了市容。

建国戏院当年是这条街以及居銮著名的地标,惟因电影观众逐渐减少,中落成为废墟和道友吸毒的角落。80年代高级拿督邱文玉的长子邱志鸿将此地改建为一座大厦,耗资一千余万,楼高十层,命名为文雅大厦,所得税局也设在这里。

大厦的命名极有学问。“文雅”是他们夫妇俩名字的合称,文乃文玉的第一个字,雅是雅贞的第一个字,合称文雅;更巧的是文雅直译成国语后的“BUNGA”是花的意思,多美呀!真是巧夺天工、创意无穷,不愧是天才之作,文雅大厦也一跃成为南峇街的新地标。

这条街还有一座极富盛名的中华二小特别讲堂、室内篮球场以及闻名全国的德教会紫銮阁。

中华二小特别讲堂是全居銮最大、最完善的讲堂,许多大型的歌唱及讲座会都在此举行,就连政府机构也特别喜欢使用。

室内篮球场设备是由居銮篮球总会出资建造,是全市最完善的球场,观众席可容纳数千人一起看球,符合主办“元首杯”全国篮赛的标准。

耗资数百万元、享誉全马的德教会紫銮阁,则是一座让耶稣、默罕莫德、释迦摩尼、孔子和老子五大教主和平共处的殿堂。该阁把邻近的明吉摩河畔美化,增设济公、观音大士等佛像及凉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居銮市民为此豪气的说:住在居銮却不知道銮中和德教会,是不配成为居銮市民的。

这条街也是人才辈出的宝地。屈指算来就有三位拿督级人物:拿督张秀科、拿督张子宗及高级拿督邱文玉;四位銮中董事长:彭振鸿、拿督张子宗、高级拿督邱文玉和及郭全强教授。郭教授也曾任全国董总主席,正应了一句“地灵人杰”。

南峇街由繁华走向没落再走上中兴,在本埠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异数。市政府后来把街道延长到叶陶沙路的交通圈,增长了一半,原来的旧板店及破房子,如今都变成三层楼的店屋,给南峇街注入新的生命。

“黄鹤一去不复返”!原来的林荫大道和南峇足球场,代替它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钢骨水泥店屋。为了重振市容,市政府与龙城集团达成协议:由该集团将南峇球场发展成龙祥广场(Johbase),该集团则于峇株路二英哩半另建一座现代化运动场给市政府作为交换条件。如今的龙祥广场除了店屋之外,还增建了一个夜市中心,以及一座可供歌舞表演的舞台,打造了另一个消闲天地,给平静的南峇街平添不少热闹。

南峇街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路走来,几经沧桑。如今,旧貌换新颜,依旧绽放迷人光华,就像一颗光彩夺目的钻石,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傅金粦,1938年生。曾任居銮中华中学董事会秘书、居銮中华学校校友会会长。目前是德教会紫銮阁图书馆主任

2012年1月2日星期一

《蝠城遗事》之二:蝙蝠城,有福之城


注:推荐阅读《蝠城遗事》精彩篇章。

蝙蝠城,有福之城!

作者:孙快雨




 01:蝙蝠,又叫蝠鼠、天鼠、挂鼠,胸肌发达,飞行技术惊人。中国传统年画中,有画上五只蝙蝠,意谕“五福临门”。


02:南峇山的双峰,南北并立,像一只展开翅膀的、作状欲飞的蝙蝠。

居銮,这个中文译名,据考,是从马来西亚文Keluang 音译而来。
Keluang,在马来西亚文里,是蝙蝠之意。
正因如此,居銮,又被称作蝙蝠城。
音译准确,还能加上意译,居銮人,你太有才了。
不过,在约定俗成使用时,我们又把“e”省略,直接写成Kluang

在华人社会,尤其是接受华文教育的市民,我们更喜欢称自己的家乡为“南山銮水”。为何也?那是因为这里有一座巍峨的南峇山,在市郊日夜守护,还有一条缓缓的明吉摩河,穿城而过,带来几许温柔。一座山,加上一条河,同时具有山的灵气、河的秀气,我们因此称她“南山銮水”。可不是,多少人写文章,都说完稿于南峇山下、写于明吉摩河畔。

先说马来西亚文里头的Keluang 吧!
据称:开埠初期的居銮市,到处都飞翔着一种称作蝙蝠的飞禽。这种属于哺乳类的飞禽究竟从哪里来呢?它们为何对居銮情有独钟?

老一辈的马来居民回忆:大约在1910年代或更早的一些日子里,由于马来联邦政府和柔佛苏丹决定大力开发柔北和柔中区,森林被大量砍伐,原来居住在森林腹地的蝙蝠,被赶出了“家园”,到处寻找新的“栖息地”。地处柔中盆地的居銮,首当其冲地成为这些蝙蝠的“新领地”,在这里捕食飞虫、栖息繁衍。

蝙蝠,拉丁学名是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 ,现存世上的种类多达960余种。中文名称蝠鼠、天鼠、挂鼠等,是一种日伏夜行、以捕食昆虫飞蝇为主的翼手目哺乳类飞禽,也有专吃果类和树叶的“素食蝙蝠”。蝙蝠是名副其实的飞行高手,胸肌特别发达,每小时能飞五万米。

当年,这些从森林深处飞来的蝙蝠,数量巨大,侵害了农民的果园等农作物,成为“蝠患“。人们甚至组织了消灭蝙蝠的射击队,意图把它们驱赶出去,却又发现这种飞禽已经认定了这里,赶了又来,驱之不去,收效甚少。

有趣的是,当笔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来到这座城市时,却绝少有机会见到这种依靠回声定位系统的飞禽,更甭说目睹千百只蝙蝠飞过天边的“壮观”景象了。相反,取而代之的,已是每天傍晚站立在市内各条电线杆上的排排燕子。真可谓:蝙蝠飞去燕子来!

已故马华作家迅郎曾经用了一段话形容这座城市的变化:
城市化的发展,迫使朴素的蝙蝠飞走。
现在,举目望去,已是贪慕虚荣的燕子了。
这自然是属于作家的审美情怀,却也警示了人们:
曾经勤劳朴素的市民啊,难道你们真的变成贪慕虚荣的赶潮儿吗?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当年大量蝙蝠出现、甚至引来“蝠患”,可为何人们还是乐于把这个地方的名字称作Keluang 和蝙蝠城呢?不怕它们卷土重来吗?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文化和心理现象。
你看!不论是当年的居銮北区县议会(Majlis Daerah Kluang Utara-MDKU )还是现在的居銮市议会(Majlis Perbandaran Kluang-MPK ),在它们庄严的县议会和市议会会徽里,依旧保留着一只作状欲飞的蝙蝠;居銮高级中学(Sekolah Tinggi Kluang-STK )的校徽、居銮英校校友会、居銮留台同学会乃至居銮中华工商总会的会徽里头,都有蝙蝠的图形。

可见,在今天的居銮市民心里,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驱之赶之的“凶神恶煞”之气,更多的是想要和这种飞行速度惊人、具有回声定位系统超强能力的飞禽和睦相处了。

多年前,我曾在市政府斥资建立的湖滨公园里,见到一组被特意养殖的蝙蝠,并在其旁置放有关蝙蝠的说明文字。不知是否因为管理不当,一段日子后,蝠粪呛鼻,路人皆掩鼻而行,这几只蝙蝠便从此失踪不知去向了。

话分两头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里,蝙蝠其实是一种益禽,它专门捕食昆虫飞蝇,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饶有贡献。此外,蝙蝠的“蝠”字,又与“福”字同音,被称为“有福气的飞禽”。因此,在传统年画里,更有画上五只蝙蝠,意谕“五福临门”的作品。

那么,蝙蝠城之于居銮,是否真的带给我们福气呢?
仔细惦一惦,还真能找出几项居銮人的福气呢!

第一:居銮地处柔中盆地,与东南西北的新山、笨珍、峇都、麻坡、昔加末、丰盛港等各县市距离都在百公里之内,最南部的新山也不过116公里,公路网四通八达,铁路线贯穿南北,与外界的交通可谓毫无障碍,一路畅通。此为第一福。

第二:居銮四周群山环绕,除了市内抬眼望及的南峇山,还有近郊的布鲁姆山,地势高低适中,降雨量丰沛,是发展农业和种植业的天然基地。君不见居銮四周都是连绵万里的油棕园、橡胶园、果园和菜园,满眼尽绿,是柔佛州境内最多小园主的地方,收入相对稳定,只要努力耕耘,生活绝对安稳平静。此为第二福。

第三:正是得益于地肥水美的优渥条件,加上有山的灵气、水的秀气,居銮市民的人文情怀和修养比起其它城市当更胜一筹。只有三十万人口的居銮,拥有一所傲视全国的华文独立中学,吸引四方游客目光的紫銮阁园林,还有遍布市内各角落的民间社团和合唱团,各种艺文活动轮番上场,绝不冷场,真是联合国倡导的“宜居城市”。此为第三福。
走笔至此,想起柔佛州各大县市都有属于自己的雅称:新山是海湄城,麻坡是香妃城,峇都吧辖是凿石城,笨珍是黄梨城,昔加末是榴梿城,哥打丁宜是旧皇城,而且都在市内的要冲广场,竖立城市地标。例如:峇都吧辖的凿石雕像、笨珍的大黄梨、昔加末的大榴梿,总能使人过目不忘。

那么,我们居銮呢?莫非我们要在湖滨公园大钟楼广场前,竖立一座展翅飞翔的蝙蝠雕塑?

蝙蝠就蝙蝠,有什么不好,既能表现居銮人的朴素勤劳,又能展望我们未来生活中更多的“福气”。如能举办一次可爱蝙蝠设计比赛,准能出台一只和北京奥运福娃媲美的可爱蝙蝠。

我举双手赞成,你呢?


作者简介:孙快雨,原名孙福盛,1953年出生。中国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激励培训讲师。目前是居銮文艺协会会长、居銮中华学校校友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