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6日星期日
在端本学校共庆端午节
活动:端本华小端午节庆祝活动
日期:12-06-2013星期三
时间:上午八时三十分至十一时
地点:端本华小大礼堂
出席者:全体老师、学生及董家协成员
第一次,我受邀在一所华小,和近九百名师生,共庆端午。
当该校甘瑞阳校长和我预约安排这个活动时,我就打从心里尊敬和认同这样的办学方针和热诚。华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应该是传承和宣扬中华文化、进行传统教育的场所,尤其是像端午节这样的传统佳节。该校能够排除“学术至上,考试至上”的桎梏,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得到掌声。
我在节目中提供了一个讲座,名为【五月初五,文化端午】,讲解了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还原了一般人对端午节和屈原关系的真相,也在现场进行一次“端午文化常识问答游戏”,没想到小朋友都能一一回答我提出的十五个问题,说明大家是用心聆听又真心参与的,令我深感欣慰。
陈国珠副校长还告知,为了让学校的马来学生也能品尝端午节传统粽子,活动的前一天,特别安排学校几位马来校工参与裹粽,传授传统粽子的包裹技艺,让这几位校工笑逐颜开,裹的不亦乐乎,直称往后可以自己裹粽子出售给马来同胞了。我在内心里愉快的想着:这就是民间的文化交流吧!大马多元民族和文化社会,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和谐的生活和推进的。
再一次,感谢端本华小校方的邀请,让我有了一次特别的端午节,多元文化的端午节。
【01】在端本学校讲端午节文化,真是一次愉快的分享。
【02】全校学生席地而坐,静静的聆听讲座,一片肃静,真是难得。
【03】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参与端午节文化常识问答游戏。
【04】低年级同学也不落人后,准确回答了我的提问。
【05】这一群小朋友手拿香喷喷的粽子,早已垂涎三尺。
【06】瞧,这几位马来同学兴高采烈地拿起了传统粽子:文化交流就从这里开始。
【07】洪副校长领着该校一群马来同学,竖起大拇指,说:我们喜欢这样的端午节。
【08】端本华小有一群敬业乐业的好老师,他们在教学之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推手。
【09】与该校董事、家协成员一起品尝粽子和中国茶。
【10】该校署理董事长代表校方只送感谢状:不谢啦!应该的,一起传承中华文化。
2011年9月12日星期一
今夜,让我们唱起《月亮圆》!
大马是一个热带国家,位于赤道北纬七度。
从小我们就知道,我们这里没有春夏秋冬,只有常年都是夏,一雨便成秋。
智慧的老祖宗,教会我们如何过节,为何过节;于是,我们年年中秋、岁岁重阳。
岂止如此,我们的新一代,“山脚下男孩”(一个本地青年创作群体),为我们的中秋,写下了这样的歌词:
创作歌名:《月亮圆》
月亮圆,月亮圆
月亮照在我的家
没有春夏秋冬的家,流传千年
现在的孩子不相信,月亮有小白兔
功课和电脑,使他们不再听古老的神话
当高楼大厦,遮蔽了古老的月亮
就趁这个季节,让你的孩子知道
那古老的神话,源自何方
月亮圆,月亮圆
月亮照在我的家
没有春夏秋冬的家,流传千年
中秋节于大马华人,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检阅、一个传承文化的工程。
为此,我们的中秋,虽没有秋天相伴,却有浓浓的文化。
这些年来,我每年都受邀为各地华团组织的中秋活动主讲节庆内涵。
前晚,在柔北的一个小镇金马士,在红楼四馆负责人的盛情安排下,我为一百余位华社前辈以及中小学生主讲了《明月有情人有诗》的专题,随后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射灯谜活动和提灯游行,圆了一的真正的热带中秋。
明月有情,人有诗!
今夜,一轮明月升空之时,大马华社一定会再次唱起这首《月亮圆》。
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在红楼四馆讲端午
- 日期: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
- 时间:晚上八时至九时三十分
- 地点:金马士红楼四馆沈慕羽纪念馆讲堂
- 分享专题:【五月初五,文化端午】
- 出席者:六十余位
乘着5月30日在金马士大港华小的激励营活动,我们提早一天抵达金马士,并在金马士红楼四馆的沈慕羽纪念馆讲堂,为当地村民呈献了一场名为【五月初五,文化端午】的传统节庆讲座,带出了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厘清了端午节和屈原谁先谁后的迷思,进行了端午文化常识有奖问答,也品尝了村民们用心裹出的粽子,过了一个原汁原味的端午,受到村民们热烈的支持,希望我们能够在每个节庆都来一场节庆文化讲座。看来,大马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是真的感天动地的。
这是我们在红楼四馆留下的足迹。
- 这是金马士红楼四馆的主要馆场:沈慕羽纪念馆。文化讲座就在里头的小型讲堂举行。
- 红楼四馆的负责人,用心的准备了别有诗意的传统节目告示:墨香庆端午。
- 所谓红楼四馆是包括:沈慕羽纪念馆、林连玉资料馆、陆庭谕文物馆、明心见性图书馆。【红楼】的来历是因为纪念馆外到处都是开满红花的九重葛。
- 下一次,如果你正好驱车经过金马士,记得停下匆匆的脚步,到红楼四馆走一趟,一定会惊喜连连、收获满满。
2011年3月8日星期二
开明思维,国运之本!一次亲民的新春团拜
- 甘榜巴野新村大团拜
- 日期: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 时间:下午七十三十分
- 地点:居銮博爱学校大礼堂
- 主办单位:居銮团结局、马哥打区州议会联委会、博爱学校、甘榜巴野睦邻中心、甘榜巴野村民协会
(华文):马来议员向华人拜年
(马文):Wakil Rakyat Melayu Menghadiri Majlis Sempena Tahun Baru Cina
(英文):State Assembly Member Attends Chinese New Year Party
在大马,农历新年不仅是华人的大日子,也是各族人民共享的佳节,享有两天全国公定假期。建国五十余年来,在具有前瞻思想的各族先贤倡议下,执政当局都会轮流在全国各地举办“华人新年大团拜”,这是由国家最高领袖也就是首相亲自拍板和出席的亲善活动,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和欢迎。今年的国家级华人新年团拜活动,就在东马砂拉越北部的石油城-美里市举行。
同样的大团拜和门户开放活动,也会在马来人的“开斋节”和印度人的“屠妖节”上演,东马砂沙两州人民则会在盛夏六月和当地原住民共度“丰收节”,即便是基督徒欢度的圣诞节,国家领袖也会通过报章和电视发表节日献词。这些善政,自然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此外,为了照顾各地民众未能全部出席首相主办的国家级大团拜和门户开放活动,近年来,朝野各政党领袖和议员,特别是那些具有开明思维和亲民情怀的领袖,也会在各自所在的选区和服务中心,举办州际、县级和地方性团拜活动,近距离和各族民众一起过节。
今年我也和家人一起高兴的出席了本区马来州行政议员拿督嘉益士服务中心主催的 “2011年华人新年团拜”活动,联办机构还包括我县团结局、华人新村睦邻中心和村民协会,地点就在本地一所华文小学。当晚的出席者超过一千五百人,百分之八十是华人同胞,还有本地马来人和印度人社区领袖,各族公民盛装出席,欢聚一堂,共庆华人佳节,品尝潮州焦柑和永春芦柑,观赏各民间团体、学生呈献的民族歌舞,更有气势磅薄的瑞狮贺岁。
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华人民间的舞狮活动,并没有得到国家和政府认同,被排除在国家文化主流之外,经过华社朝野政党和民间力量协力争取,加上日益开放的国内外环境,舞狮活动终于舞进了国家庆典的行列,以华人为主的各种节庆活动中,都可以听到咚咚的鼓声和翻飞的身影。
当晚,我们的主宾拿督嘉益士先生不但身穿华人传统唐装,甚至手捧“生菜红柑凤梨”,以正统华人礼节向两头瑞狮敬献好彩,获得在场华人同胞满堂喝彩。
我国自2008年大选以及被政界人士喻为“308 政治大海啸”之后,执政当局失去了修宪的三分二多数优势,开启了大马政治朝向两线制的良性发展,朝野双方从此更加重视民意,尊重各族正当权益,出现了比较开放和包容的局面。新任首相纳吉提出的“一个马来西亚”口号,政府转型计划,部门表现关键指数等系列改革出台以来,为大马政坛吹起阵阵春风。这也是为何有越来越多的朝野议员主动举办各种节庆团拜活动的原因之一。
做为大马国民,我乐见其成,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朝野议员,秉持开放和包容思维,则大马的未来国运幸甚,人民幸甚。
- 马来州行政议员的贺年布条高挂在博爱华小大礼堂前的雨盖走道上。
- 居銮马哥打区州议员拿督嘉益士堪称具有开明思维的马来政治家,平日里经常出席地方性华社举办的活动,甚至聘请一位通晓华文的銮中马来校友为政治秘书。
- 新春团拜会上,拿督嘉益士手捧“生菜红柑凤梨”,用正统的华人礼节向两头瑞狮献彩。
- 华人新春团拜必不可少的瑞狮呈祥表演,鼓声咚咚,舞影翻飞,掌声如雷。
- 翻飞的瑞狮,和舞台大布景的贺年字眼,衬出浓浓中华年的年味。
- 这位黑脸大哥财神爷,身材魁梧,声如洪钟,为节庆活动带来不少欢乐。
- 三位来自博爱华小的小男生,为团拜会呈献印族舞蹈:从小播下和睦相处的种子。
- 希望有更多像嘉益士这样开明思维的各族领袖成为我国政坛的主流力量。
- 新春团拜会吸引了大约一千五百为各族居民出席,其中八十巴仙为华人同胞。
- 拿督嘉益士逐个派发敬老红包给出席团拜会的乐龄人士:亲民作风,不分种族肤色。
- 盛装出席团拜会的马来社区领袖:出席彼此的佳节,已成为各族居民的惯例。
- 团拜会上的印族同胞:观赏华人孩子表演印度舞蹈,心花怒放。
2011年3月6日星期日
逛印度人屠妖节市集有感
- 珍惜同一片阳光下的和平生活
西马的三个主要民族,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每年都热烈庆祝自己的大日子,其中马来人的开斋节、华人的农历新年、以及印度人的屠妖节,就是在每年的下半年轮着来“过年”的。
就如马来人在“封斋”的月份里有“开斋巴扎”、华人农历新年前夕有“春节市集”一 样,印度同胞的“屠妖节市集”,也会在这个大日子来临的三天前上演,不仅吸引印度同胞从各地奔集而来,也吸引了各族同胞相携逛市,凸显大马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庆佳节的生活景观。我国政府也抚顺民意,很早就把这三个节日列为全国公定假日,鼓励各族人民在佳节期间互访,这已经是我国独立以来的基本国策了。
印度人在我国是第三大民族,主要居住在西马半岛,东马砂沙两州的印度人为数稀少。然而,这个民族的祖居地印度却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印度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丰富多彩,比起中华民族也不遑多让。
近十年来,我们家乡的“小印度”,即是印度人进行商贸和经济活动的小区,每年都有屠妖节市集,一连举行三天,每到入夜时分,交警会在街头路尾设障站岗,禁止车辆通行,确保市集顺畅举行。
此时的“小印度”艳妆华丽,灯饰璀璨,街道两旁,都是印度同胞的临时摆摊,各种应节食品、穿戴服饰、家居布置、民间小食应有尽有,商店和摆摊不时传出欢乐的新年歌乐,临时搭建的中央歌台还有印族社区领袖的贺节致词、歌舞表演等等,大人小孩,男女老幼,远近亲友,相约共赴节日市集,好一个欢乐的“小印度”。
我每年都领着孩子穿梭这个市集,一起领略印族同胞的过节气氛,面对迎面而来的过节人潮,互相送出笑脸和友好的祝福,碰到热情的印族同胞,更以彼此都能掌握的马来西亚语交谈表示祝福。
犹记得去年逛屠妖节市集时,一位热情小伙子自豪的对我说:“我们这里的市集,已经发展成柔中地区最大的屠妖节市集了,今晚你看到的人潮,还有来自邻近城市和园丘的同胞,明天晚上我们还有热闹的歌舞表演,欢迎你们一起来欢乐。”
是啊!走进屠妖节市集,不仅为了感染印族同胞的欢乐,更在我的心头升起感慨:
我国各族人民能在纷乱的世局中互相包容谅解,保有这一块和平融洽的土地,享受同一片阳光下的和平生活,不啻是一种珍贵的“国家文化遗产”,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维护啊!
我每年都领着孩子穿梭这个市集,一起领略印族同胞的过节气氛,面对迎面而来的过节人潮,互相送出笑脸和友好的祝福,碰到热情的印族同胞,更以彼此都能掌握的马来西亚语交谈表示祝福。
犹记得去年逛屠妖节市集时,一位热情小伙子自豪的对我说:“我们这里的市集,已经发展成柔中地区最大的屠妖节市集了,今晚你看到的人潮,还有来自邻近城市和园丘的同胞,明天晚上我们还有热闹的歌舞表演,欢迎你们一起来欢乐。”
是啊!走进屠妖节市集,不仅为了感染印族同胞的欢乐,更在我的心头升起感慨:
我国各族人民能在纷乱的世局中互相包容谅解,保有这一块和平融洽的土地,享受同一片阳光下的和平生活,不啻是一种珍贵的“国家文化遗产”,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维护啊!
- 屠妖节前夕,火车站街的“小印度”,艳妆华丽,灯饰璀璨。
- 身穿传统服饰的印度“西施”在市集里快乐的穿梭。
- 这位印度姑娘招呼我说:买一套印度装让太太美丽一番吧!
- 像华人的新春花市那样,屠妖节市集里的花环特别受到青睐。
- 印度同胞的美食“穆鲁古”,款式多样,飘溢着丁香和茴香的味道。
- 应节的各色糕饼,玲琅满目:巧手出美食!
- 花市的顾客中当属少女和小姐们最多。
- 这对印族同胞夫妻不为赚钱,只想为屠妖节市集增添风景。
- 第一次在印族同胞的屠妖节市集里见到这种大受欢迎的“花式纹臂”,竟然吸引不少华人顾客开心尝试。
- 这位印度小伙子自豪地对我说:我们的市集是柔中区最热闹的节庆活动!
- 欢乐的市集少不了这些传统的街头表演:文化就这样传承下来。
- 年轻的小伙子,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歌乐的爱好。
- 市集里还有一个临时搭建的中央歌台,有印度社区领袖的致词和歌舞表演。
- 今年的屠妖节庆典落在10月26日,你会走进印度同胞的欢乐世界吗?我会,而且,每年都要去!
2011年2月11日星期五
古城年景布置嘉年华
- 古城马六甲于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这是我国继槟城乔治市之后第二个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地方。
- 每年华人农历新年之前的一个月,古城鸡场街及其邻近的横街巷弄,都高高挂起了红灯笼和设计独特的各色牌楼,参加这项年景布置活动的还包括大机构、商家、庙宇、教堂和乡团会馆等,古城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 每逢周五至周日夜晚,大约从下午六时开始,以鸡场街为主的文化坊的数条街巷,就陆续出现各种售卖应节食品和用品、新年摆设装饰和各种娘惹美食糕点的小摊贩,吸引了本地和外地游客蜂拥而至,体现了马来西亚华人过农历新年的热闹气氛。入夜时分,还有古城各乡团会馆属下的青年团体呈献华乐演奏、相声表演等节目。
- 新年前夕,我和小女贝贝先后两次前往造访这个独具风味的鸡场街文化坊,亲身参与了这个一年一度的迎春节庆嘉年华,拍下了许多美丽难忘的镜头。这里选发一组照片,希望各位朋友都会喜欢,并以这组热闹红彤彤的照片向大家拜个晚年。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