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南方了望
乡音,我心中的歌!
--《乡土乡音文化之夜》观后感


都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歌。有山有水的地方,就会有人的踪迹,甜蜜的炊烟,美丽的故事,以及动人的歌。

回望历史,我们伟大而勤劳的祖先,当年怀抱梦想,漂洋过海,来到这个蕉风椰雨的热带岛国。他们流汗挥锄,开芭筑路,一路风霜一路歌。正所谓:「日久他乡是故乡」!他们在这片土地生儿育女,兴校建庙,最后,也终老和长眠于此。

今天的我们,不论是土生的第二代,第三代还是第四代,我们早已把这常年是夏的土地当成自己的家园。我们在这里出生长大,接受教育,我们爱这里的青山绿水,爱这里的风土人情,我们的心中有歌要唱,有情要抒,我们理应有属于自己的新的乡音。

2005年1月2日夜晚,明吉摩河畔的德教会大礼堂,破题儿第一遭飘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歌乐,而且是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本土创作歌曲,令人耳目一新,倍感亲切,也让那一颗颗因为世纪大海啸而紧绷的心儿,得到一丝儿抚慰。

默默耕耘的马华诗人和词曲创作人,我的好朋友叶达雄先生,把他多年来对家乡山水的深情和爱恋,化成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歌曲,并且征得多位同样热爱乡土乡音的歌手们合作,为山城的父老兄弟和朋友们,呈献了一台令人落泪和怀念的晚会。

晚会节目可谓雅俗共赏,狮艺,舞蹈,合唱,太极,共冶一炉,其中最令人激赏和难忘的,是两组特别安排的乡土歌曲和难得欣赏到的文艺歌曲演唱,后者更是由新近获得全国艺术歌曲比赛大奖的几位本地年轻歌唱家担任演出,让山城居民见证了这些「同饮一江水」的新一代儿女的风采。

晚会一共演唱了八首本土原创歌曲,除了一首《卡拉东之歌》早已被许多歌手传唱至海内外,其余七首都是第一次在舞台上亮声。计有:《乡山恋歌》《割胶姑娘》《歌颂南芭山》《胶山恋情》《渔乡之歌》《我要把你找寻》以及《悠悠銮河水》。(注:《我要把你找寻》是何企辉老师所作。)

这些原汁原味的创作歌曲,表达了人们对胶山和棕林的难舍深情,唱出了邦咯岛的渔乡风情,以及那种历久弥新的,对于童年故乡的眷恋。

在《胶山恋情》里,作者这样唱道:美丽的胶林/你是我们建国的基业/经济的支柱/也是我们飞向繁荣的翅膀/,歌颂了橡胶业渐渐被人遗忘的功绩。紧接着,歌曲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些与胶林相依为命的年月:胶林妈妈呀/你曾为我阻挡过风暴/陪我渡过不安的黑夜/直到灿烂的天明/。曾经在胶林里生活,从五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应该能够随着这首恋歌的旋律,寻回那些苦涩岁月的记忆。

在《悠悠銮河水》里,作者用最深情的语言,描绘了童年时代流过家乡陶沙庄的母亲河。如今,在/两岸菜畦漫清香/水爱庄来庄爱水/的怀抱里长大的新一代,却早已和他们父母流汗躺下的家乡渐行渐远了。这种令人忧心的变化,牵动了作者从内心发出声声叮咛:河畔的誓言要牢记/盼你学成早回乡/。

纵观晚会现场,以中老年朋友居多,令人不禁感叹:在西风东渐,科技泛滥的今日,我们的许多第三和第四代的朋友们,往往在羽翼丰满之后,渐渐忘了自己的来时路,甚至反过来看不起父辈们的努力和付出,鄙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一头栽进那些由重金属拼揍起来的「文化」和「音乐」氛围中,更甭说会拥抱乡土,走进乡音了。这种愈来愈明显的「文化代沟」,实应得到大家的重视才是。

面对地球村时代的来临,我们无意抗拒全球化,更没有鄙视科技和交流,人们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是如何在全球化大潮中保存自己的特色,在科技无远弗及的包围下,保留一片清新的心灵家园。

乡音,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歌!任何时刻,都不能让它在我们心中褪色。
希望有更多的人,热情拥抱这一方热土,有更多的新一代,走进这一片乡音,让生我育我的乡土永远芬芳,让最亲最美的乡音传唱不绝。

后记:完稿于2005年1月13日,刊于2005年1月星洲日报《大柔佛:南方瞭望》栏目。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