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匆匆半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正在家乡经营一间小书局,经友人介绍,与新加坡国际图书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克润先生认识,时常从该公司引进不少中国版的图书杂志;八十年代的华文书市,一片繁荣景象,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各种文化和图书杂志出版活跃,品种繁多,内容扎实,颇得本地爱书人青睐。因此,每两个月,我都会特地到访位于培英街的百胜搂挑书和办事,对这个被誉为新加坡第一书城的百胜搂深具感情。
十五年后的今天,再访百胜搂,熟悉的国际图书已不复存在,底层的胜友书局已成文具店,只有大众和友联书局还保持着它原来的门市部,店内客人未见踊跃。下得楼来,几张广告布条,在空荡的栏杆旁,发出无力的召唤,一阵辛酸,飘过我的心头,好生难过。
走进书局,一股多年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彷佛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再次重逢。熟悉的排列、整齐的书架、相同的空间,不同的是,店里那位女负责人的头发已经花白飘霜。青年书局,一个有恩于我们这些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年读者,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无以为报,今后,当会常常来访。
走出百胜搂,是熙来攘往的车流和人龙,心中不禁升起疑问:诺大的一座书城,加上三百万华人人口和不断涌来的中国移民,百胜搂何以能如此寂寥?原来的华文读者那里去了?老了?不再读书了?年轻人都看不懂华文?不爱看书?或是忙着赚钱买车买屋去了?
华灯初上,迷茫的夜色中,百胜搂灯火依稀,难道它真是夕阳落日,不再拥有光彩?
噢!我的那些曾在书城匆匆邂逅的、可尊敬的老朋友们,我想念你们,何时书城再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