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星期日

马来西亚华人究竟要什么?


--第十三届大选选前省思(二)
 
马来西亚华人究竟要什么?
这是大马执政当局频频向华社和媒体喊话的设问句。

说来可悲,一个执政大马超过半个世纪的政府,竟然不懂得华社究竟要什么?

马来西亚是民主宪政国家,建国伊始,就根据当时的【社会契约】和共识,施行多党联盟、分享政权的模式,即由当年结成在地政治联盟、共同向英国殖民当局争取国家独立的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组成的联盟集团,这个集团包括了代表马来人的巫统、代表华人的马华公会、以及代表印度人的国大党。第一任首相、我国国父东姑阿都拉曼,便是当年的巫统主席。

回顾建国历史,从第一任首相掌政的1957年开始,至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萨的1969年、那场大马历史上的【黑色513】种族暴乱爆发之前,马来西亚的多党 联盟、分享政权模式基本可说是仍在轨道上运行。随着【黑色513】种族暴乱以及其后颁布的国家紧急时期、冻结国会长达十六个月的伤痛过后,大马政治日渐走上极端种族政治的死胡同,
加上近二十年的【回教化】,
原来的【世俗国】变成了【回教国】,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弥漫着浓厚和狭隘的种族宗教氛围,前景难以乐观。

话说回头,既然执政集团里拥有巫华印三大民族的代表,这些代表又是通过一人一票的民主方式选出,内阁里也有三大民族的部长和副部长,怎么能够在执政了半个世纪以后,才猛然发现自己不懂得华人社会要什么呢?

实际的真相是:国阵政府中的巫统一党坐大,非马来人政党包括东马砂沙两州的原住民社群都被边缘化,僵化的种族思维,导致国家社会日益两极化。被忽略的民族自然要据法力陈,据理力争,备忘录呈了又呈,公民诉求提了又提,仍旧石沉大海,可望不可及。执政集团当然知道华人社会要什么,就是没有诚意也不愿意真正的【以民为本】。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大马华人在独立前就已宣誓归化成为国家公民,至今已是第四、第五甚至第六代了。华人与这个国家的各族公民一起,勤奋工作,发展经济,建设国家,更是主要的纳税人,对国家的国库收入贡献极大。华人公民所要求的不外是国家宪法阐明的“各民族享有自由平等的政经文教权益”,特别是华人社会所关心的教育、文化,以及公平的经济政策。

然而,自从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为期三十年的【新经济政策】实行以来,政府硬是把国内公民分化成所谓的【土著】和【非土著】,对【土著】提供各种保护措施,侵害甚至剥夺了【非土著】公民的权益,导致民族关系日益紧张,极端主义大行其道,华人和印度社群备感不安,开始与执政联盟渐行渐远,近两届大选出现马来人在朝、华印等各民族大量投向在野政治力量即是明证。

更可怕的是,执政集团的朋党勾结和贪污腐败已臻极致,既便是属于【土著】身份的中下层马来公民,也未分享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成果,他们开始和华印公民、弱势族群守望在一起,向现任政府“说不”。这就是上届大选之所以出现【308政治海啸】的导因。

在两千八百多万总人口中占了八百万、约等于三分之一弱的华人社群,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倒向了在野党,这不是一两个人的偶发现象,而是一个族群的共同选择,给执政当局带来了极大的执政压力,加上越来越多城市中间马来选民醒觉,唾弃和背离巫统,站到了执政党的对立面,这才使得执政当局不得不重新审视华人的选票,频频发问:你们究竟要什么?

华人社会究竟要什么?
这样说吧!华人社会的诉求,与各民族公民一样,那就是:公平施政、清廉治国。

首先就要公平对待和保障各民族的宪法权益。

对华人社会而言,就是要保障华小永不变质,提供足够华小师资,制度化拨款华小,在华人居民稠密区增建华小,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制度化拨款华文独中,在有学生需求的地方批准增建华文独中,以绩效制而非固打制公平录取大专生和发放奖学金。

对华人社会而言,就是要保障和尊重华人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把大马的多元文化视为一项资产而不是一种包袱,把包括华人舞狮舞龙在内的华人文化、文学和艺术,纳入国家文化、文学和艺术的组成部分,给予彼等国家文化工作者的地位。

对华人社会而言,就是要保障和提供自由发展的商业和投资环境,推行亲商利民的奖掖政策,特别是辅助国内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因为这是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火车头。

此外,华人社会和国内各民族一样,我们期待及支持一个尊重国家宪法,尊重国民权益,讲求社会正义,讲求国家竞争力,坚持世俗而非宗教神权的国家。

仅此而已,岂有他哉!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