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星期二

寻根札记之二:整理族谱,慎终追远


 整理族谱,慎终追远

01:这次回老家寻根,特地前往孙氏祠堂为先祖灵位上香,告慰先祖:我从千里之外回来了!老家亲人告知,祠堂建筑讲究风水。我尊重风水但不解其中奥秘,只见如今老家祠堂略显破败,宜聚集族人力量重修之。


02:在回敬老家孙屋亲人的晚宴上,我向大家提议修缮族谱,在我的倡议下,正式启动这项工作,为这次回乡寻根的重大收获之一。


03:万棠叔公在席上发言极力附和修缮族谱,希望各人准备好各自家谱世袭表,以利族谱编撰工作的开展。


04:一个甲子的飘泊之后,终于回到爷爷的老家和我们的祖籍地,和老家叔伯辈的亲人一起留影。


05:一生中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一辈子能有几次不能不说再见?回老家了,从此路不再遥远,心不再孤单。



这一次回老家寻根的另一个心愿,是找回我们这一支孙氏的族谱。近二十年来,大马华人不论是什么姓氏,都在寻找和修缮自己姓氏的族谱,这是一项悠关中华民族延续血脉、慎终追远、团结奋斗、复兴文化的大工程。
2011年十月,我作为马来西亚孙氏代表之一,荣幸出席了厦门召开的世界第一届孙氏联谊大会。会议期间,生活在大陆和世界各地孙氏宗亲的包围中,倍觉温暖和振奋,特别是带回了大会发出的珍贵文献,其中由世孙联总会和厦门中山华侨研究会编撰的《中华孙氏谱目》尤令我兴奋,让我再一次兴起寻找自家族谱的念头。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和社会的因素,我们惠阳淡水大埔孙屋这一支血脉的族谱记录完全遗失,加之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欲整理一本完整和有权威的族谱,存在的现实困难和挑战不少。
在我的极力倡议和组织之下,邀请村里各位长辈父老踊跃出席,集思广议,我们终于启动了整理和修缮族谱的工作。作为第一项成果,族亲们很快交出了各自家庭的世系表,为继续追踪历代祖先的工作拉开了序幕,使我异常兴奋,心中无限感激祖先的庇佑,深盼不久的将来,一本属于大埔孙屋血脉渊源的族谱能宣告面世,则孙氏幸甚,子孙幸甚。
回想在海外生活的一个甲子,眼见马来西亚华人情牵祖籍,拥抱传统,我感慨良多。走遍大马各地,特别是华人聚居的新村城镇,至今仍可见到各家门楣上悬挂的郡望和堂号牌匾,例如:陈姓的颍川、林姓的西河、黄姓的江夏、张姓的清河、罗姓的豫章,更有以四知堂标榜的杨姓、以三省堂标榜的曾姓,以宝树堂标榜的谢姓等,不少人还特别选用上好的材质镶以金箔,端正的高挂自家门楣,外人路过就能晓得这是哪家姓氏的朋友。我曾在马来西亚西海岸巴生港口岸外的吉胆岛上,喜见各家各户都挂上郡望门匾,成为岛上一道亮丽风景,更是研究马来西亚华人宗族文化的现成博物馆。
此外,还有许多家族至今仍旧严格遵循族谱中的字辈谱,一看名字,就能明白彼此之间的尊卑长幼,知所行礼。随行的义父谢先生和他的家族,生活在海外已经进入第六代,仍旧延续了“孝友传世德,文章志公侯”的字辈谱,成为一个和睦相处、团结有礼的家族,令人称羡。
当今世界,除了中华民族保存和继承了如此深厚的郡望堂号和族谱文化外,再也没有发现其他类似的文化现象,对此,我们身为炎黄子孙,的确应该感到自豪,并自觉地保护和继承,这也是我在多年来的培训工作中坚持努力的方向。这样的文化香火工程,是应该大力推广和进行下去的。

2012年11月25日星期日

寻根札记之一:与老家亲人团聚


重逢在甜蜜的炊烟里

马来西亚华人的祖籍地,多在中国福建省和两广沿海地区。近年来,大马华人掀起了寻根探亲热潮,方兴未艾,我也赶上了这个寻根大潮。以下是我的寻根探亲系列文章,欢迎浏览和留评。谢谢。

博主谨识
2012年11月25日


【1】在大埔孙屋运通堂弟住家与亲人相见欢
前排中坐者为77高龄的运通母亲,我的伯娘。后排左一为运通堂弟、其子裕发、右旁为运来堂弟。中排左一为运来堂弟媳、右一为运通妻我的堂弟媳。

前排左一是特地自香港归来团聚的梅妹堂妹,右一和右二为运通堂弟的两位姐姐


 【2】在卢屋石明表叔家与奶奶老家亲人相见欢
中间坐者由左至右为运通堂弟、志雄堂叔、义父谢先生、主人卢石明表叔、我。两位站立者为一起回乡的衡新表弟、石明表叔妻,右三为回乡的卢迎春表叔。
左一为惠阳侨联主席陈文佳、右一为副主席林丽芳




2012年11月12日至17日,我和两位表叔侄,加上情牵神州大地的义父谢先生,踏上了回乡寻根之路。岁月无情,人间有爱,一百年前,我的爷爷和许多挥泪离乡的苦难人一样,一把油纸伞,一个小布包,一步三回头的辞别故乡。当故乡渐渐从眼里消失时,他们的双眼就开始坚定的望向那不知名的南洋。

南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等着他们的,是充满希望的日子?还是一去不复返的异乡?他们还能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没有人能给他们答案。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走吧,大胆的往前走吧!走出去,就有路,有了路,就有希望,就有未来。

至今,我仍旧非常敬佩爷爷他们那一辈的勇敢、坚强和义无反顾,他们不但在异乡忍饥受寒,百般艰辛创建新家园,传承新一代,可不,父亲、姑姑、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以及我们的第四代,不正是因为有了勇敢的爷爷和奶奶,有了他们艰苦卓绝的坚持,才有了我们,有了一百年的飘泊,有了今天的寻根之行。

当飞机停在深圳宝安机场的那一刻,当长途巴士把我们载到淡水立交桥下的那一刻,当我首次听到堂弟亲切的惠州乡音时,当我的双脚踏在大埔孙屋的土地上时,当我见到奶奶卢屋老家亲人的时候,眼前的这一切就像梦境一样,可这不是梦,是一次真真切切的、跨越时空的重逢。

当我终于站在孙氏祠堂、爬上阿公顶山拜祭祖坟时,啊,我的眼里就禁不住满溢泪水:我的伟大的历代先祖们,我回来了,从万水千山的海外居住地回来了。原谅我 这不肖的子孙吧!一个甲子了,我才能回到这里拜见你们。尽管我强忍着不想让身旁的亲人看到,泪水还是沿着两颊留了下来,那是热泪,那是思念,那是羞愧,那 是内疚。

勇敢的爷爷终于留在了异乡,早故的父亲终于回不了老家,能够代表他们回来老家的,就只有我这个出生在海外的第三代子孙了。一百年的漂泊,却只有六天的短暂留驻。无论如何,我终究还是回来了,带着海外异域的风尘,串串的甜算苦辣,回来了。

六天的相聚,是短暂的,留在心里的回忆,是甜蜜的。
我不时用双眼追踪着老屋田野上升起的炊烟,那是在我脑海里甜蜜了一个甲子的炊烟。我和老家的亲人团聚了,重逢了,团聚在老家的田野上,重逢在甜蜜的炊烟里。

首次回乡,千言万语,先把纷乱的思绪稍作整理,把六天的行程做一个简单的追忆:

11月12日(星期一):
乘搭亚航从吉隆坡直飞深圳宝安机场--乘搭惠东长途大巴途经淡水镇立交桥下车--堂弟运通开车接应我们回他的大埔孙屋住宅--老家亲人闻讯前来运通住家相 见--惠阳侨联负责人来访安排接待行程--驱车前往奶奶老家与卢屋人相见--旅居香港的堂妹闻讯回来老家团聚--亲人在餐馆设宴为我们洗尘。

11月13日(星期二):
在运通堂弟家里吃早餐--与爷爷三兄弟后人相约前往老家祠堂上香--爬上阿公顶上坟祭祖惊见厦深铁路就从山下经过--在运通堂弟家与老家亲人共享客家风味午餐--见证爷爷当年出走的大榕树驿站--重走当年爷爷走向南洋的小路--在阿公顶森林公园牌楼前留影

11月14日(星期三):
驱车前往秋长乡周田村叶亚来故居参观--到淡水老区寻找爷爷当年进出的大和街杂货店--又一旅居香港的莲姑闻讯前来相见--在伯娘家里与五姐妹共进午餐--依依不舍送堂妹回港--设晚宴回敬孙屋老家亲人--在我的倡议下启动修缮族谱工程

11月15日(星期四):
惠阳侨联四位负责人全程陪游惠州西湖--与惠州市侨联正副主席等在西湖餐馆共进午餐互赠礼物--午后驱车前往叶挺将军纪念园参观--随后参观叶亚来故居和碧滟楼--晚餐于别有特色的农家竹屋作深度交流

11月16日(星期五):
起个大早在大埔小区散步喜见孩童高兴上学--为外地孩子留读的阳光小学师生演讲打气--在老家亲人主持的客家擂茶馆品尝擂茶开会谈修谱工作--再次前往拜 访奶奶家卢屋亲人--万棠老叔公亲把手上的家谱资料交予我整理--临别在即老家亲人轮流前来嘘寒问暖送礼致意--前往卢屋与自港归来的表叔女儿程广见面交 流

11月17日(星期六):
早上五时起身准备辞别--七时正乘搭巴士直达宝安机场--登机飞返大马完成第一次回乡寻根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