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我的生活我的歌
--聆听本地创作歌辑《荷叶饭》

与本地词曲创作人叶达雄先生相约喝茶,叶学长带来了两片本地创作歌曲光碟《荷叶饭》,那是我要寄给砂拉越美里的前辈、也是词曲创作人江运福先生的“礼物”。

本地其实有很多优秀的词曲创作人,上述的《荷叶饭》专辑,便是用三位创作人的姓氏组成:“荷”是代表何企辉老师,“叶”是代表叶达雄学长,“饭”是代表范俊福先生,“何叶范”变成了“荷叶饭”,多美好的创意,还是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本地美食呢!太棒了!

专辑里有我国美丽山川生活的颂歌、对龙的故乡和中华文化的眷恋、对美好爱情和友谊的期盼,词曲优美,旋律动听,衬上本地风景和歌手,堪称一次美丽绝配。

专辑里收录了《相传》《故乡谣》《卡拉洞之歌》《胶山恋情》《悠悠銮河水》《情长水连天》等多首创作歌曲,我尤其喜欢《胶山恋情》。这首创作歌曲除了曲调优美、旋律动听之外,歌词内容饱满深情,具有历史感,写出了我国各族人民对胶林的眷恋,唱出了我们对胶林妈妈相依相存之情,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热泪爬满了我的两颊。

你听:“胶林妈妈呀,你曾为我阻挡过风暴,陪我度过不安的黑夜,直到灿烂的黎明。”
对那些曾经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紧急法令和“移民新村”时期走过来的人们,这一段歌词简直就是我们一代人苦难生活的写照,怎不令人潸然泪下呢!

有道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审美的双眼;生活中处处有歌,我们需要的是一对懂得聆赏的耳朵!你听了这些本地创作歌曲吗?你拥有了《荷叶饭》吗?支持本地词曲创作人,传唱优秀的本地创作歌曲,让这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好歌,丰富我们的生活,砥砺我们去迎接璀璨和更有尊严的日子吧!

2009年12月20日星期日

风雨兼程马蹄忙
--柔华董教联合会六十周年晚宴有感

十二月,一年向晚,又是一个缅怀先贤、砥砺奋进的华教节。
每年这个时刻,我们心中总会怀念起族魂林连玉以及他的战友们:林晃升、沈慕羽以及许许多多让我们思之无限景仰的华教前辈,想起那些坚守教育岗位、数十年如一日育人育才的师长们。

12月19日入夜,南峇山岗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喜迎州内热心华教的董事、家协、老师、校友和华社朋友,柔华董教联合会六十周年晚宴温馨依然。我和一群校友,相约赴会,全程感受。

柔华董教联合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华教组织之一,1949年至今一路走来,艰苦卓绝;晚宴的成功举行,不啻是一次华教队伍的检阅和砥砺,雀跃中有反思,展望中有冷静。

晚宴有四个值得珍藏的记忆:其一是董总前任主席郭全强的三个感想、柔华董教联合会主席黄循积的呼吁、董总副主席许海明的提醒,其二是晚会特别安排的华教史回顾影片和讲述,其三是晚会舞台上令人感动的纪念对联,其四是出席者安静聆听演讲的感人场面。

年近八旬的郭老精神瞿烁,声声叮咛,感谢华社对华教事业的锲而不舍,呼吁大家务必坚持董教总的领导,提防华教队伍的分裂,道漫漫、路迢迢,一句“希望各位在座的华教界老朋友珍重健康”,说得大家泪珠盈眶、恳切感人。

正当吉兰丹、霹雳、槟州和沙巴政府制度性拨地拨款协助独中养校之际,黄循积主席正式向柔佛州政府提出:柔佛州有九所独中,在籍学生一万八千余人,占全国独中学生总数三分之一以上,州政府尤应表现诚意,拨地一千公顷协助柔佛州独中以地养校。全场报以掌声欢呼之余,球已在州政府脚下,大家拭目以待吧!

许海明副主席在致词中谈起近来接连发生的增加华小马来文授课时间、《我的国家马来西亚》用国语教授等课题,提醒华教人士切莫掉以轻心,必须步步为营、处处把关,互通声息,守望相助。真是:语重心长,高瞻远瞩。

“董旗飘飘风雨兼程马蹄忙,教语声声钟鼓齐鸣人才秀”,晚宴舞台上的周年纪念对联,贴切表达和表扬了董教同仁呕心沥血、坚守岗位的高尚情操,温暖了人心,照亮了前路。特别令人激赏的是出席者专注观赏华教史影片、安静聆听历史讲述的感人场面,多难得的华社啊!

华教在我国扎根160余年,有了完整的教育体系、领导中枢和草根力量,还有一个全世界仅有的“华教节”,这一路走来,几许风霜、多少血泪,百余年的执着、思索和奋斗,为的只是圆一个心愿:文化薪火、代代传承。

晚宴结束,步出大礼堂,夜空群星闪烁,回望宏伟的銮中校园,校友们说:眼前的这一切,得来不易啊!

2009年12月1日星期二

永远听不够的乡音!
--安溪路英探亲之旅

在安溪城厢镇路英小学呈献激励讲座,村支书张金练先生与村长谢永章先生全程陪同。

路英小学全体师生隆重热烈欢迎我们一行人的到访。

义父担任总领队,把我们一行十二人带上了寻根问祖之路。

是一种怎样的因缘?让一位海外华人情牵故土十六年!
是一种怎样的情愫?让一位海外安溪老人念念不忘家乡的亲人!

从1994年第一次踏上安溪城厢镇路英村的回乡路算起,我的义父谢文天先生已经重访这个祖先曾经居住的故土十六次,我也陪着义父到访了三次;这一回,义父更是担任总领队,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和家人一行十二人,浩浩荡荡的到访路英村,圆了一个马来西亚安溪家族的寻根问祖之梦。

我的义父是在1994年乘着世界安溪大会的举行,与马来西亚安溪代表团一行人第一次踏上了美丽的安溪。大会期间,义父正式联系上了城厢镇路英村的亲人,从那一年开始,义父和他的兄弟姐妹,也就是我的伯伯叔叔和姑姑们,就开始不间断地重访路英。在这长达十六年的5800多个日子里,义父和我的叔伯们多次重访路英祭祖、捐资修缮祖祠和家庙、重建路英小学,为祖居地和家乡建设略尽绵力。

这一次的探亲之旅,我们预先从互联网上获悉路英学校的校友谢坤章、谢章清等曾于今年春节期间举行校友聚会,捐资协助路英学校建立电脑室,令我们十分感动。尔后,当我们从路英学校教导主任谢金富老师处得知,由于经费所限,该校学生只能共用仅有的七台电脑,全校老师也只能共用一台电脑进行备课,我们便决定乘着此次探亲之旅,集资捐出三台电脑给该校,充实电脑室的设备,让家乡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踏上二十一世纪的资讯列车,与全球同步,提高教学素质。

说起来惭愧之极,我们只不过对家乡学校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路英学校的全体师生、镇上和村里的各级领导却给了我们极其隆重的欢迎,甚至劳动安溪电视台派出摄制组到场采访,令我们感动至今、毕生难忘。

记得在2006年的3月3日,当我第二次陪着义父到访路英小学时,曾为该校全体师生提供了一场激励讲座,教会孩子们一首名为《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的励志歌曲,这首歌曲立刻成了该校全体同学的最爱,经常传唱,起到了很好的励志作用。因此,这一次重访该校,我继续为该校师生呈献一场不同内容的激励讲座,教唱了《蜗牛与黄鹂鸟》以及《感恩妈妈》两首歌曲,同样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注:类似的讲座内容和手语歌曲,是我在马来西亚华文中小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系列活动时采用的教材之一。

一张张如饥似渴又好学的脸孔、一声声银铃般稚嫩而饱满的歌声,多可爱的孩子啊!
面对着眼前这些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栋梁,我深情的对孩子们说:飞吧!孩子们!有翅膀的鸟儿都要飞翔,有梦想的人一定要圆梦!希望你们立足路英、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为具有人文修养和专业知识的新型人才。

离开路英的那一天中午,乡亲们送到了村口,声声叮咛、句句祝福:记得要常回家看看!
我对身边的兄弟们说:是啊!我们一定要永远记住,一个世纪前,我们的祖辈就是从路英村这一条小路走出去、走向南洋、落籍在马来西亚,一百年之后,我们这些第三第四代的子孙们,又沿着同样一条路走了回来!不同的是,当年的中国积弱贫穷、被人欺侮,今天的中国已经崛起和强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作为炎黄子孙,作为海外华人,我们除了自豪,更应自勉自强,我们一定会再次到访。

最甜故乡水,最亲故乡人!
虽然我们这些海外的安溪人,早已落籍马来西亚,但是,不管我们离开故土有多远,不论我们远离家乡有多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祖先的来时路,家乡的山山水水,悲欢荣辱,永远都会牵动我们的心,因为:我们使用的是相同的方块字,我们拥抱的是意蕴深长的中华节日,我们永远都会记得祖先的乡音,那是永远都听不够的乡音啊!